行業相對論:中國珠寶的全球化時刻(二)

分享

科技也正在重塑一個看似傳統的珠寶世界。AR虛擬試戴技術令線上銷售滲透率提升,AI珠寶設計降低定制門檻,區塊鏈溯源技術增強供應鏈透明度。珠寶零售正從門店密集型走向智能零售與體驗式營銷。根據McKinsey報告,至2030年,全球珠寶線上銷售有望從當前的12%提升至25%以上。

但科技不是目的,品牌與渠道仍是核心護城河。高端珠寶仍屬「信任型消費品」,消費者購買決策受品牌背景、故事與情感象徵影響,價值更多建基於信任與認同。

中國珠寶:從世界工廠走向全球品牌的拐點

中國珠寶企業正站在新的歷史窗口。一方面,中國是全球珠寶最大生產國之一,擁有完整供應鏈;另一方面,中國市場成熟後,品牌正尋求國際化突破,周大福、六福等香港品牌已建立國際零售網絡,新一代設計師品牌也正走向國際舞台。

作為珠寶行業投資者,我的觀察是:中國珠寶品牌的國際化正在從「代工出海」轉向「品牌出海」。這背後有三股力量:供應鏈優勢,國際設計語言加持;東方審美崛起,文化輸出機遇;資本推動,行業整合與全球併購窗口。

珠寶行業未來的競爭,將不再是材質競賽,而是品牌意義的競賽。全球化浪潮已經開啟,下一個能站上國際舞台的珠寶品牌,很可能來自中國。從投資角度看,我保持審慎偏樂觀:行業增速不快,但結構性機遇非常清晰。具設計能力、國際零售佈局與品牌升級思路的企業,將在下一輪競爭中突圍。對於中國珠寶企業而言,現在不是是否全球化的問題,而是如何全球化。

傅鎮強,創輝珠寶(08537)主席兼行政總裁。

環保科技的下一波增長點

外界往往把環保等同於新能源,但真正的環保產業遠不止發電系統轉型。能源轉型只是減排的一部分,未來更大的市場其實在「降排放技術」與「資源效率管理」。目前增長最快的領域包括:
碳排放管理與碳資產服務,企業需要建立自身碳帳本,並參與碳交易市場;工業減排與能源效率提升,製造業需透過監控與改造技術控制排放;水資源與廢物管理,隨着城市化與工業升級,污染治理需求持續上升;環保數碼化管理平台,IoT監測與AI分析正在取代傳統治理模式。

這些市場共享一個特點: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商業模式可複製化,因此成為新一代環保企業競逐的方向。

ESG資金湧入 環保企業迎來估值重估

資本市場也在快速跟進。摩根士丹利估計,全球ESG投資規模將在2025年突破50萬億美元。長線機構資金正在尋找具持續增長能力的環保企業,尤其是那些掌握技術標準、能提供解決方案的平台型企業。

與過去依賴工程收入的模式不同,環保企業的盈利模式正在升級,從一次性項目逐步轉向「技術服務+長期合約+碳金融」。這一轉變提升了企業現金流質素,也讓其估值邏輯更貼近科技企業,而非傳統基建企業。

綠色競賽促環保產業走向主流

全球環保市場正在迎來歷史轉折點。這不僅是一個政策帶來的市場,更是一場技術與資本推動的產業革命。未來十年,環保企業的競爭焦點將由「能否承接項目」轉為「能否打造平台與技術壁壘」。真正的行業贏家,將會是那些幫助企業實現低碳轉型、提升能源效率、並構建碳資產的專業服務商。

胡伯杰,沛然環保(08320)副主席兼行政總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