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開放共識,唱響合作強音,激發創新活力。第八屆進博會正在上海舉辦。作為進博會重要組成部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以下簡稱「虹橋論壇」)同步舉行。論壇圍繞「開放共創新機遇 合作共用新未來」主題,舉辦了主論壇、「1+4」板塊分論壇等活動,與會人士深入探討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新思路,為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貢獻智慧力量。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也是虹橋論壇的核心主題。11月5日下午,虹橋論壇旗艦報告《世界開放報告2025》正式發佈。報告顯示,2024年世界開放指數為0.7545,同比下降0.05%。其中,發達經濟體開放指數為0.7859,同比下降0.25%;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開放指數為0.7125,同比上升0.42%。「這顯示世界開放呈現出總體收緊、分化加劇、動能轉換」的複雜格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廖凡表示,相比于傳統開放引擎的明顯乏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成為維持世界開放的重要力量。
報告顯示,中國繼續走在開放前列。1990年至2024年,中國開放指數從0.5891升至0.7634,35年間提升近三成,升幅位居全球前列。與會人士認為,這既表明中國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也展現出中國特色開放路徑的強大生命力,為世界開放事業注入寶貴的穩定性和確定性。
本屆虹橋論壇將「重振多邊合作」置於突出位置,聚焦全球貿易重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深化全球南方合作等議題。論壇首次圍繞「增強全球南方經濟韌性」和「全球南方農業可持續發展」展開研討。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幹事格爾德·穆勒積極評價中國與該組織多年來的合作成效,讚賞中國不斷擴大與發展中國家的經貿往來,為最不發達國家提供零關稅政策,助力其更好融入全球價值鏈。他認為,全球南方國家應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消除饑餓,促進可持續工業化,推動清潔能源普及與公平貿易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經濟增長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下,本屆虹橋論壇緊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趨勢,圍繞「數智賦能」「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等熱點議題,深入探討人工智慧、人形機器人、新型儲能、綠色貿易等領域發展趨勢。
在「人工智慧產業高品質發展」分論壇上,中外嘉賓展望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之路。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譚森表示,推動「AI向善」需要政府、學界和業界合作同行,在技術交流、風險管理、安全測試和倫理標準方面持續開展對話,共同構築人工智慧高品質發展的基礎,讓人工智慧更加安全、更具智慧,並造福全人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