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業績待轉勢有望 維亞生物可低吼

分享

恒指生物科技指數近期有所回調,與市場回歸理性不無關係。年初至今,港股生物醫藥板塊曾升逾100%,即使近期有所回調,累計升幅仍然強勁。

其中,部份18A生科股的累計升幅其實已反映未來價值潛力,因此顯著回調整固也無可厚非。再者,基金趁聯儲局公佈減息前後,進行資金配置,自然選擇累漲強勁的生物醫藥公司先作套現。

事實上,這並不代表生物醫藥板塊出現了估值下調的信號,相反,對18A生科股前景看好者,不妨關注個別顯著回調的18A企業的在研管線組合商業化進展,以及其對外授權(License-out)的潛在收益。

早前,信達生物(01801)公佈與武田製藥簽訂逾100億美元授權合作後,普遍預期的升幅僅是曇花一現,而荃信生物(02509)與Roche達成總值逾10億美元的全球獨家合作與許可協議後,情況亦是如此,連日累計跌幅超25%。如前述,當估值理性修復後,擁有強大價值潛力的18A公司更值得留意,趁低吸納正適時。

與此同時,也可留意部分或有轉勢潛力的股票,如維亞生物(01873)。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的期內收入約8.2億元人民幣(下同),毛利為3.4億元,綜合毛利率為40.8%,同比大幅提升6.3個百分點。淨利潤約1.5億元,同比增長3.1%;經調整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淨利潤約1.8億元,同比增長9.1%。坦言,這份業績並不亮麗,雖然公司在公告中解釋,業務受國際貿易關係變化的影響,而CDMO業務更受到產能升級的拖累,惟在EFS股權投資業務收益顯著上升帶動下,令公司收入下降下仍能取得利潤逆勢增長的佳績。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期內CRO業務表現錄得同比上升9.6%,收入達4.2億元。按年度化計算,全年收入或達8.4億元,而這個數字與該公司2023年全年收入基本一致。換言之,公司在CRO業務的增長力或許已見頂。即使維亞生物利用AI人工智能技術去提升效益,增強收入,但明顯受益仍欠奉。

至於CDMO業務方面,朗華製藥上半年收入達4.1億元,同比跌逾31.4%。但誠如公司中期報告披露,朗華製藥有兩個重要的新商業化項目已處於工藝性能確認階段,預計分別在2026、2027實現商業化上市。公司現有產能為860立方米,正在新建400立方米產能以滿足未來新分子商業化生產需求。

另外,維亞生物已成功累計投資孵化93家初創公司,並於期內實現部分退出及獲得7,650萬元回款。按公允值變動計算,公司的期內投資收益達5,260萬元。若扣掉這部份收益,維亞生物的上半年利潤增長僅3.1%,絕對是低速前行。明後兩年CDMO業務或有利潤貢獻提升空間,但CRO業務增長見頂的憂慮下,維亞生物短期必然承壓,或要待2025全年業績才有啟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