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豐研究101:全面取消限購 也千萬別幻想房價暴漲

分享

最近,《中國房地產報》發文稱,清理樓市不合理政策「步子要快一點」,文章提到,「北京、上海、深圳和三亞等城市,可以擇機全域放開限購」。儘管文章隨後刪除,但一石激起千層浪,發佈媒體的官方背景,更讓不少人猜測,這不僅是建言,更是一次「吹風」。那麼,限購,這一在房地產調控史上存在了十多年的重要調控工具,是否即將走向終結呢?

限購政策並非憑空而來,而是特定階段的產物。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我國啟動「四萬億」刺激計劃,房地產市場迅速升溫。到2010年,部分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投機氛圍濃厚,「國十條」應運而生,限購,作為一項強力的行政干預手段,正式登上歷史舞台。

隨後的幾年,城鎮化不斷提速,房地產市場也火熱異常,限購政策不斷加碼,戶籍、社保繳納年限、婚姻狀況等,紛紛成為購房資格的門檻。

必須客觀承認,在那個熱錢湧動、全民炒房的年代,這類直接限制購買資格的措施,確實起到了一定的降溫效果,也遏制了不少投機炒作,成為當時政策工具箱中有效的選擇。然而,世易時移,當前的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市場的深度調整超乎預期。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5.5%。以上海為例,資料顯示,二手房掛牌量已經突破20萬套大關,掛牌量激增,但成交數量持續萎縮。北京、深圳等地一樣,核心區域雖然房價依舊堅挺,但週邊區域的壓力已然寒氣逼人。
其實放眼全國,限購政策的退出,已經屬於「正在進行時」。近年來,從二三線城市到一線城市,取消限購的城市名單不斷拉長。2024年3月,杭州全面放開二手房限購,當年9月,廣州也宣佈不再審核購房資格,不再限制購房套數,成為首個全面取消限購的一線城市。到目前為止,仍在執行限購政策的城市,只剩下北京、上海、深圳和三亞等少數幾個。

對於全面放開限購,最大的擔憂在於,如果一線城市也跟進廣州的政策,全面放開,會否重演房價暴漲的局面?答案是否定的。

必須看到,即便如廣州、杭州這樣的熱點城市,在放開限購後,市場並未出現報復性上漲的局面。成交量雖然出現短期回升,但價格總體平穩,這充分說明,樓市的底層邏輯已經徹底改變。

一方面,城鎮化速度減慢,人口增長趨緩,一線城市的常住人口流入也明顯減速,甚至出現負增長,支撐房價普漲的人口紅利正在消退。

另一方面,經歷了近三年的深度調整,購房者的心理預期普遍發生變化,買到即賺到的信仰已經瓦解,房價永遠上漲的神話破滅,觀望情緒越來越濃厚,投機炒作大幅降溫。在此背景下,限購政策的原始目標,也即抑制投機炒作,已經基本失去現實基礎。此時放開限購,目的並非刺激房價反彈,而是疏通市場,釋放被政策擋在門外的真實住房需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