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中帶幹貨:中芯國際2025年中期業績透視

分享

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延續複雜與震盪並存的格局。一方面,AI、智能終端以及汽車電子帶動新一輪需求;另一方面,地緣政治、出口管制、供應鏈重組等因素持續為行業蒙上陰影。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中芯國際(00981)交出了一份「穩中有進」的半年報:營收回升,毛利改善,產能利用率穩健,並在多項技術平台上取得突破。這不僅顯示中國晶圓代工龍頭的韌性,也揭示其在全球供應鏈重構中扮演的越來越關鍵的角色。

中芯國際2025年上半年實現收入44.56億美元,同比增長22%,其核心業務,晶圓代工業務收入達42.29億美元,同比增長24.6%。這意味著公司在全球代工需求逐步恢復的背景下,成功抓住了智能手機、PC與端側AI帶來的訂單增量。

公司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13.8%上升至21.4%,淨利率從6.5%提升至10.5%。管理層解釋,毛利改善主要由三項因素推動,晶圓銷量增加、平均售價提升,以及產品組合改善。這反映出中芯國際在成熟製程領域的需求環境已有實質回暖。此外,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達9.09億美元,同比大增85.8%,顯示出公司現金創造能力明顯強化。

全球需求回暖 區域化供應鏈成新常態

報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導體產值持續上升,AI、自動駕駛、智能終端等成為增長主引擎,而消費電子與穿戴設備在換機與端側AI加持下亦有回溫。值得注意的是,汽車電子領域出現觸底反彈,帶動更多長週期、高可靠性的本地化代工需求。然而,行業仍面臨多重不確定性,包括:
中美科技摩擦與出口管制持續影響全球供應鏈布局。報告明確提到,公司仍在美國實體清單之列,相關供應鏈挑戰將延續。全球企業加速推進「供應鏈本地化與近岸化」,中國大陸在技術、材料、設備上仍存在結構性差距。成熟製程競爭者增加,可能導致結構性供過於求。

產能穩步擴張 利用率保持高位

中芯國際在上半年新增近兩萬片12吋月產能,產能利用率保持業界領先。在全球加速備貨、補庫存的背景下,成熟製程需求集中回流,公司受益顯著。報告又展示了多個在研項目,包括:
28nm超低漏電平台,已推出新一代PDK,性能大幅提升,導入多家先導客戶驗證。40nmeFlash,新產品可靠度通過驗證,已進入量產導入階段;65nmRF-SOI,新一代平台性能向業界一流水平靠攏;90nm、110nmBCD,聚焦電源管理、車用晶片等高需求領域;車規級0.18µmeNVM,主要面向工控與車用晶片,IP已完成,向車規供應鏈深化。
這些平台的共同特徵是,覆蓋汽車、工控、通訊、IoT、顯示等核心成熟製程市場,符合目前大多數晶圓代工需求所在。

在挑戰中尋找突破口

進入2025年下半年,公司提出明確的發展方向。例如持續推動數字化工廠、智能製造與良率提升措施,以強化盈利能力。同時加速產品平台迭代,搶佔新應用,以迎合AIPC、車用電子、端側AI、可穿戴等需求逐步擴大。另外,配合中國大陸晶圓代工需求持續回流,中芯國際有望成為承接本土供應鏈升級的關鍵一環。

雖然面臨出口管制與技術限制的長期壓力,但公司透過擴產、強化產品平台與科技生態合作,逐步形成了屬於自己的競爭壁壘。從當前數據來看,這家中國晶圓代工巨頭正朝著「穩健增長、技術深耕、供應鏈扎根本土」的方向前行。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成報立場及不構成銷售建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