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市場遭遇深度調整,三大指數全線重挫。11月17日,上證指數開盤報3,988.56點,深證成指開於13,200.54點,創業板指開於3,097.34點。至11月21日收盤,上證指數跌至3,834.89點,全周累計跌幅達3.9%;深證成指收於12,538.07點,周跌幅5.13%;創業板指表現最弱,收報2,920.08點,單周暴跌6.15%。市場交投活躍但情緒低迷,上周滬深兩市日均成交額超1.8萬億元,其中11月21日成交額達1.98萬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放量2,610億元。全周超5,000隻個股下跌,跌停個股數量激增,僅中船系、農業水產等少數板塊逆勢走強。
本次調整是內外因素共振的結果。外部環境上,美聯儲12月降息預期下調,疊加中日關係緊張,引發全球資本市場波動,以AI為核心的科技股首當其衝。
內部結構上,前期主線板塊(如算力、鋰電)漲幅過大,資金擁擠度過高,量化資金與游資在熱點題材中快進快出,加速了輪動與拋壓。廣發證券指出,當前市場處於業績、政策與事件的「真空期」,缺乏方向性催化劑。
板塊分化亦加劇波動:一方面,鋰礦、光伏等景氣賽道因價格下行(如多晶硅)和訂單不及預期集體回調,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等權重股跌停拖累創業板;另一方面,中船系受事件驅動(如久之洋20CM漲停)和海南自貿區政策支撐局部走強。此外,資金行為顯分歧:槓桿資金兩融餘額縮量,而部分機構逢低佈局景氣反轉行業(如中信建投呼籲關注算力調整後的機會)。
本周一(11月24日)上證指數收盤於3,836.77點,較上周五收盤價上漲了0.05%,深證成指收盤於12,585.08,較上周五(11月21日)收盤價上漲了0.37%。
個股方面,奧園美谷(000615.SZ)公告稱,公司收到襄陽中院《決定書》,許可其在重整期間繼續營業並自行管理事務。若重整失敗,公司將面臨破產及終止上市風險;若2025年財報觸發退市情形,股票亦將終止上市。
浪潮軟件(600756.SH)披露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2025年前三季度淨利潤虧損2.11億元,同比下滑123%,扣非淨利潤虧損2.11億元,同比下滑118%,公司明確提示存在業績持續下滑風險。
大禹節水(300021.SZ)宣佈以3.11億元收購淮安設計院70%股權的交易通過反壟斷審查。該交易於2025年6月啟動,完成後將增強公司在水利工程領域的綜合服務能力,但後續需完成工商變更等程序。
海南發展(002163.SZ)披露訴訟公告,公司及子公司連續12個月累計涉訴金額1.22億元,占淨資產11.37%。其中作為被告的涉訴金額占比63.14%,主要因控股子公司海控三鑫拖欠供應商款項,公司擬申請其破產清算。
億緯鋰能(300014.SZ)與思摩爾國際簽訂《採購框架協議》,後者將持續向公司採購電芯等產品。協議未約定具體金額,實際交易需根據訂單確定,凸顯公司在電池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
ST華微(600360.SH)公告因2024年財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同時因內控問題繼續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形成「雙險」疊加。公司雖已清收關聯方占用資金15.67億元,但經營風險仍未解除。
盛新鋰能(002240.SZ)擬與華友控股簽署長期供應協議,2026至2030年向其供應鋰鹽產品22.14萬噸。華友控股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33.55億元,交易預計對未來業績產生正向影響,但需股東大會審議。
廈鎢新能(688778.SH)擬投資15.25億元建設年產5萬噸高性能電池材料項目,通過子公司滄海新能實施,建設期至2029年12月。項目旨在擴大電池材料產能,但公司提示可能面臨進度或效益不及預期風險。
上周發佈股份回購計劃的上市公司包括匯頂科技(603160.SH)、星德勝(603344.SH)、豫園股份(600655.SH)、祥源文旅(600576.SH)、中遠海控(601919.SH)、中國巨石(600176.SH)、恆瑞醫藥(600276.SH)、旗濱集團(601636.SH)、普洛藥業(000739.SZ)、華榮股份(603855.SH)、高能環境(603588.SH)、東鵬控股(003012.SZ)、廣宇集團(002133.SZ)等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