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仁語: 短期銷售增長乏力 禾賽科技看中長線

分享

電動車及機器人賽道均是激光雷達企業的兩大增長動力。不過,隨著新能源車購置稅優惠於明年屆滿,市場預期中國電動車銷售或將面臨增長乏力的窘境。雖然中國機器人市場正持續高速增長,但論規模,實在難以撫平對電動車市場增長放緩的焦慮。

正因如此,禾賽科技(HSAI.US;2525.HK)於公佈2025財年第三季度盈利創歷史新高後,股價當日隨即暴跌逾10%,收市仍跌逾9%。

根據中汽協的統計數據,中國內地10月汽車銷量322萬部,按月增長3%,按年更升逾8%。此外,今年首10個月累計,汽車銷量2768萬部,按年增長12%。中汽協指,10月新能源車銷量按年增長20%至逾171萬部,佔整體新車銷量51%。至於首10個月累計,新能源車銷量按年增長32%。這些數據或一再反映出購車優惠正在透支市場消費行為。

事實上,禾賽科技在港股上市以來,累跌超過11.7%。雖然該公司今年首三季整體業績理想,且提前一季度達成2025全年盈利目標,淨利潤達2.6億元(合3,600萬美元),令2025前九個月盈利總額攀升至2.8億元。同時,基於超預期盈利表現,禾賽科技更將全年淨利潤指引上調至3.5億至4.5億元區間。

但如前述,禾賽科技業績後大跌,獲利盤沽壓沉重,當下盈利掩蓋不了市場對該股的前景憂慮。

回顧禾賽科技的2025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7%至8.0億元,主要受惠於強勁交付及激光雷達在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與機器人領域滲透率提升所驅動,尤其是ADAS正快速成為眾多車型的標準配置。預期這個新車標配趨勢持續,惟新能源汽車亦同步進更嚴峻的市場淘汰賽,個別新勢力或迎巨大下行風險,禾賽科技及同行是否挺得住也是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尤其是,根據蓋世汽車統計,禾賽在遠距激光雷達領域已連續七個月保持領先,8月市場份額達46%,分別是第二、第三名廠商的1.5倍和2.4倍。因此,新勢力風險的提升,首當其衝正是禾賽科技。因此,不少資金已由該公司轉向更具後上潛力的速騰聚創(02498)。

不過,禾賽科技的長期價值仍在。該公司已簽下其兩大車企客戶的2026大單,加上隨著L3級自動駕駛從技術驗證階段轉向量產上路階段,公司預計,每輛L3級車輛將搭載3至6顆雷射雷達(單車雷射雷達價值量約為500至1000美元),這將極大拓展禾賽的潛在市場。

在海外市場,禾賽科技今年亦接連拿下Motional及多家北美、亞洲、歐洲全球領先自動駕駛企業的激光雷達訂單。同時,禾賽近期也與小馬智行、哈囉、京東物流等全球無人計程車及無人卡車公司達成合作,業務覆蓋北美、亞洲及歐洲市場。還看中長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