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汇》第92期封面故事: 中日關係轉冷 港股「危中有機」?

分享

這場外交風波已超越政治層面,向經濟、貿易、投資領域蔓延,對東亞地區資本市場投下陰影,港股市場在此地緣政治衝突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與機遇。

中國方面迅速採取反制措施,包括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暫緩日本電影上映、延期「北京-東京論壇」等重要交流活動。民間層面,中國公民赴日旅遊出現「退團退票潮」,約50萬張赴日機票被退訂。

歷史陰影與現實利益

中日的當前緊張關係非一日之寒,而是日本右翼長期倒行逆施的結果。高市早苗的涉台錯誤言論創下了1945年日本戰敗以來日本領導人的多個「首次」——這是日本領導人首次在正式場合將「臺灣有事」與「存亡危機事態」掛鉤,並試圖行使集體自衛權。

歷史上,日本軍國主義曾多次以「存亡危機」為藉口發動對外侵略,如今高市重走歷史老路,令國際社會高度警惕復活軍國主義的圖謀。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指出,日本現在有一個非常危險的重新走向軍事大國乃至軍國主義道路的問題,這給地區和平穩定帶來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乃至戰爭風險空前提高。

經濟互聯與政治分歧形成鮮明對比。中日作為全球第二、三大經濟體,年貿易額超過3000億美元,但政治互信的缺失正逐漸侵蝕經濟合作的基礎。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東北亞研究所研究員霍建崗表示,高市關於臺灣問題的發言實際上是日本右翼多年來一系列倒行逆施錯誤言行的最嚴重表現。

臺灣問題已成為中日關係的試金石。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副主任常思澄強調,高市早苗鼓吹武力介入台海可能性,深深傷害了曾經遭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戰爭的中國人民的感情,也顯著惡化了中日人員交往的氛圍。短期內,在中日關係政治基礎受到嚴重衝擊的背景下,中日在其他各個領域的交往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經濟反制與市場波動

中日地緣政治緊張已迅速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反制措施。中國政府對日本水產品進口的暫停決定,直接引發A股水產概念全線拉漲停。這一反制措施精准打擊了日本的關鍵出口領域,同時也影響了資本市場的板塊走勢。

旅遊零售業首當其衝。中國向日本發出的旅遊警示導致中日航線出現退票潮,初步統計顯示約有50萬張赴日機票被退訂。日本酒店業也遭遇大量退訂,中國各大旅行社已凍結赴日遊行程並不再收客。這一變化使日本旅遊業面臨嚴峻挑戰,此前中國遊客曾是日本旅遊市場的重要消費力量。

文化娛樂領域同樣受到影響。多部原定於年內登上中國大銀幕的日本影片暫緩上映,連續舉辦二十屆的「北京-東京論壇」也宣佈延期。這些舉措表明中日緊張關係已從政治層面蔓延至人文交流領域。

金融市場反應更加敏感,尤其是港股,但可能跟大多數猜想的不一樣,港股市場並沒有出現一邊倒的狀況,而是在中日關係惡化後呈現出明顯的板塊分化,黃金與軍工類股票率先發力。

中船防務(00317.HK)作為軍工股代表,單日漲幅超過9%,中國船舶租賃(03877.HK)也跟隨上漲近2%。黃金股同樣表現強勢,萬國黃金集團(03939.HK)漲幅超過10%,山東黃金(01787.HK)、紫金黃金國際(02259.HK)、招金礦業(01818.HK)均漲超6%。

稀土永磁作為潛在反制武器也受到市場關注,金力永磁(06680.HK)盤中出現異動。中國在稀土領域的主導地位為其提供了重要的戰略籌碼,日本依賴中國提供其60%的稀土進口。

港股影響與投資策略

中日地緣政治衝突給港股市場帶來了複雜的投資環境。一方面,風險偏好下降導致市場整體流動性趨緊;另一方面,結構性機會在危機中不斷湧現。市場整體表現呈現韌性。在中日關係惡化的背景下,港股跌幅反而收窄,甚至盤中出現反彈,最終收盤僅下跌0.38%。這一表現顯示市場對中日衝突的反應相對理性,未出現恐慌性拋售。

保險板塊與「三桶油」成為穩定市場的重要力量,中國人保(01339.HK)、中國人壽(02628.HK)等漲超2%;中國石油(00857.HK)、中國石化(00386.HK)也漲超2%。

板塊輪動與機遇把握。交銀國際建議投資者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聚焦三條主線——科技創新、高股息與政策紅利。

科技創新主線包括科技硬體與互聯網科技,特別是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人工智慧及雲計算等領域。高股息主線推薦關注銀行、公用事業和電信業,這些領域在週邊不確定性較高環境下具備較強防禦性。政策紅利主線則看好券商、保險等金融機構以及優質消費龍頭。對此,花旗集團也表達了近似的案發,它推薦的首選股名單包括騰訊(00700.HK)、華能國電(00902.HK)、攜程(09961.HK)、比亞迪(01211.HK)、友邦(01299.HK)、安踏(02020.HK)、康師傅(00322.HK)、徽商銀行(03698.HK)、碧桂園(02007.HK)、中國燃氣(00384.HK)及港鐵(00066.HK)。在花旗集團看來,港股未來走勢是樂觀的,因此也調高恒指今年底目標價至25000點,如果中美關係改善,2026年上半年目標為26000點。

結構性機會與風險並存。中日緊張關係對港股不同板塊影響各異。對日業務依賴度較高的公司面臨較大壓力,而內地業務為主的企業則相對穩健。黃金、軍工、稀土等板塊因地緣政治緊張而獲得短期動力。新能源板塊中的鋰電企業同樣值得關注,碳酸鋰期貨價格突破100000元/噸,為2024年6月以來首次,天齊鋰業(09696.HK)、贛鋒鋰業(01772.HK)等股票一度表現強勢。

中日地緣政治危機提醒市場,在地緣政治緊張成為新常態的背景下,投資者需具備更強的風險意識與更靈活的投資策略。交銀國際建議劃定清晰的權益類資產倉位區間,以高股息標的、公用事業類資產作為底倉,同時配置少量倉位元參與AI、鋰產業、電力設備新能源等彈性賽道的博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