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汇》第63期封面故事:新股鈞達股份 (02865) 定價大折讓 上市勢炒作追近 A 股股價

分享

海南鈞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鈞達股份」)成立於2003年,原為海口保稅區內的汽車塑料零部件製造企業。2021年9月,鈞達開始併購上饒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捷泰科技」)51%股權,正式進軍光伏行業。
2022年,又完成對捷泰科技剩餘49%股權的收購,通過汽車領域向新能源領域的轉型,加速佈局全球市場和垂直一體化生產。此後,鈞達退出原有汽車飾件業務,將光伏電池片作為唯一主營業務。公司已於中國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002865.SZ),並於近日完成H股發行,上市編號02865.HK。日前,鈞達的H股已完成定價,定價為每股H股22.15港元,要追近其A股股價每股約40元人民幣潛在升幅逾9成,同時,5月6日公司A股在H股定價後首個交易日再上漲3.29%,進一步拉大與H股的差距。公司H股預計於本周四(5月8日)在港交所正式上市,預計將大幅炒起以追回折讓。

要升9成才追近A股股價
鈞達股份目前主營高效光伏電池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核心產品涵蓋N型TOPCon單晶電池和P型PERC單晶電池系列。具體包括:
210-N N型TOPCon單晶電池:使用大尺寸210毫米單晶硅片,採用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TOPCon)技術,具有轉換效率高、熱衰減低的特點。
182/183-N N型TOPCon單晶電池:182毫米和183毫米尺寸的N型TOPCon電池,面向高功率組件應用,兼具高效和成本優勢。
182-P P型PERC單晶電池:182毫米尺寸的PERC電池,屬於成熟技術路線,效率略低於TOPCon,成本相對較低。
鈞達是全球首家實現N型TOPCon電池大規模量產的專業化光伏電池製造商。相較於傳統PERC電池,N型TOPCon電池在光照衰減、溫度系數等方面具有改善(效率可超過24%,壽命更長),而PERC電池效率約為21%左右。鈞達不斷升級TOPCon技術,先後推出多代產品並持續優化製程。公司產品主要供應全球市場,包括歐洲、南美、中東等地,與一線組件廠商建立了穩定供應關係。
全球碳中和目標助支持產品需求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產品生產和出口國。經過多年快速擴張,2023年中國矽料、矽片、電池片及組件產量均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約40%。2024年全球新增裝機預計約400GW,未來十年間隨著各國碳中和目標推進,新增需求仍將快速增長,中國光伏行業仍具有長期增量潛力和龐大運維市場機會。
技術演進方面,過去幾年P型PERC單晶硅電池因效率高、成本適中而成為市場主流。但隨着技術瓶頸逐漸顯現,效率提升空間有限。隨着市場需求演化,TOPCon已逐步取代PERC成為主流技術。根據行業顧問沙利文的數據顯示,N型電池的市場份額由2020年的1.5%上升至2024年的74.3%,預計於2030年上升至99.1%。鈞達作為專注N型TOPCon的制造商,正處於這一技術趨勢的前沿。
行業參與者方面,中國光伏電池產業鏈完整且高度集中。上游以矽料廠商(如隆基綠能、保利協鑫)和矽片廠商為主;中游電池片製造企業包括傳統PERC巨頭(如通威股份、天合光能)以及新興N型專業廠商(鈞達、昱能陽光等);下游組件廠商(晶科、晶澳、阿特斯、正泰、陽光電源等)則直接面向終端市場。整體而言,隨着新技術商業化和全球市場需求回暖,中國光伏電池行業將保持較高增長,同時加快從P型向N型的轉型升級。

鈞達具五大核心競爭優勢
產能規模增長快速:公司快速擴張產能,2024年底已形成44GW全N型電池產能,其中2024年光伏電池片出貨量達33.74GW,較上年增長約12.6%。強大的產能規模和全N型佈局,使鈞達在行業供需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持續加大技術研發: 2024年度公司不斷開展TOPCon電池技術升級和優化,並建立了先進的研發體系和試驗線。鈞達的技術團隊來自光伏和汽車背景,擁有豐富的技術積累,使其在行業由P型向N型迭代的過程中處於領先地位。
供應鏈一體化程度高:公司透過向上游硅片等原材料環節延伸,一體化程度較高,有助於成本管控和生產流程穩定。鈞達推行精益管理並優化運營效率,目前全球生產基地集中於海南和徐州兩地,生產流程協同效率高。公司高管團隊由創始人徐曉紅等人領導,既有汽車製造背景,也積極吸納光伏產業專才,為業務轉型提供戰略支持。
強大的客戶基礎:鈞達的主要客戶涵蓋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阿特斯(Canadian Solar)、正泰新能源、陽光能源、英利中國、尚德電力、華能智鏈等一線及二線組件品牌。穩定的終端客戶關係保障了公司訂單需求和規模效應。
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鈞達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產品遠銷歐美、南美、中東等地。隨著海外收入比重提升(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約23.9%),公司有效分散了國內市場競爭風險,並增強了品牌國際影響力。

做大規模,做深成本迎「雙碳」商機
面對當前光伏行業的競爭,鈞達股份在招股說明書中明確表示,公司對未來保持審慎樂觀,並已制定多項戰略以實現可持續發展與價值提升。首先是推進“N型化”戰略,將全部資源集中於N型TOPCon技術,2024年底公司44GW產能已全數轉化為N型TOPCon。該技術較P型PERC具備效率高、光衰低、溫度係數佳等優勢,已逐步成為下一代主流路線。公司在TOPCon技術研發和量產經驗上積累深厚,並持續迭代升級,如雙面雙玻結構優化、導電銀漿替代等,未來有望進一步降低成本並提升良率。隨著行業進一步向N型過渡,公司在產品效率與產線良率上的領先性,將有助於建立長期競爭護城河。
此外,公司已成功進入歐洲、南美、中東等海外市場,並在報價承壓下主動拓展高附加值區域。2024年海外收入達23.92億元,佔總收入23.9%,較2023年成長52.64%。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銷售收入佔比更升至58%。鈞達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強海外拓展,並視情況建立海外交付中心或加工基地,以降低物流成本與關稅壁壘,強化海外本地化競爭力。公司此次港股上市,亦為其國際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融資平台和保障。隨着歐美及東南亞等地政策激勵擴大清潔能源投資,公司預計海外收入佔比仍將穩步上升,形成地域風險對沖。
公司在研發和工藝層面持續降本,包括導電銀漿減量化、設備升級、良率提升與生產自動化推進。根據公司估算,隨產能利用率提高與單瓦成本下降,公司毛利率有望隨之回升。未來2–3年若報價趨於穩定,成本優勢將顯著提升公司盈虧平衡能力。
堅持發展新能源是中國的長期國策,中國「雙碳」政策目標不變,隨著注重新質生產力在生產企業中的實踐,經過2024年產業的短期洗牌,中期將促使低效產能出清,推動行業集中度提升。鈞達作為N型專業化頭部企業,將在行業優勝劣汰過程中鞏固競爭地位,實現「存量優化+增量拓展」的雙輪驅動,其長期發展潛力仍被市場所看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