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期待中美兩國就貿易關稅進行談判,雖然最終結果難料,但市場反應正面,恒指亦日漸重拾動力。尤其國外長線主權基金於今年首季以來對中國企業股票持續增資,倍添市場信心。
在眾多行業中,科技領域是各大基金近期押寶之核心,除機器人、AI人工智能領域外,生物醫藥亦見不少基金大手掃貨。自2025年2月《生物安全法案》不在國家國防授權法案(NDAA)議程後,短期疑慮盡釋令恒指生物科技板塊於3、4月重拾動力,加上不少藥企的BD對外授權許可業務先後獲得喜訊,4月中IPO新股映恩生物(09606)巿場矚目表現為一眾生物醫藥股進一步提振。
其中,荃信生物(02509)尤其值得關注。荃信生物創辦於2015,是一家專注於針對自身免疫及過敏性疾病生物療法的臨床階段生物科技公司,擁有自主研發的藥物管線及完善的商業級規模內部生產能力。公司目前擁有兩個自主研發的核心產品QX002N及QX005N。QX002N是一種IL-17A抑制劑,2025年2月QX002N於中國針對強直性脊柱炎(AS)的III期臨床試驗已達到主要終點。而QX005N是一種阻斷IL-4Rα的單克隆抗體(mAb),並於中國針對特應性皮炎(AD)的III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接近完成;另於3月19日,QX005N治療結節性癢疹(PN)的中國III期臨床試驗已完成患者入組。除核心產品外,公司還有其他七種管線候選藥物,其中IL-12/IL-23p40抑制劑QX001S用於銀屑病(Ps)已於2024年10月獲得國家藥監局核准簽發的藥物註冊證書,品牌名稱為賽樂信®,使其成為國內首個烏司奴單抗注射液生物類似藥。
不過,近期令市場高度關注荃信生物的,則是來自其與Caldera Therapeutics簽訂超過5.5億美元的BD協議。據荃信生物於4月23日公佈與Caldera Therapeutics訂立一項對外授權協議(授權協議),公司將授予Caldera Therapeutics開發及商業化QX030N的全球獨家許可。據協議,公司可獲得不可退還及不可抵扣的預付款1,000萬美元,以及獲得Caldera Therapeutics約24.88%的股權。在達成特定臨牀開發、監管及商業里程碑的前提下,集團將可獲得最高5.45億美元的額外付款。在QX030N首次商業銷售後的一段特定時間內,集團亦將有權從Caldera Therapeutics的銷售淨額中收取分級特許權使用費。
此外,荃信生物作為未盈利的18A公司,基本面正持續改善。公司2024實現收入人民幣1.59億元,淨虧損同比收窄32.92%。由於賽樂信®作爲生物類似藥已自動進入醫保目錄,同時疊加華東醫藥較強的銷售能力,市場預計2025該產品銷售額將有望達3億元,峰值為15億元至20億元。該產品產生銷售利潤後,荃信生物取得的分成將計入公司收入。隨著賽樂信®在銷售端的持續發力,加上各管線候選藥的突破性消息,後市催化劑不少,首站短期或可上望16.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