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輝:初創公司市場募資需要多元準備 Trump準備放棄強硬關稅政策

分享

過去一周,我十分榮幸地獲得一所院校邀請,為其MBA課程學生分享我的專業知識,對MBA學生講解從私募基金經理角度,如何考量投資初創公司,及闡述初創公司應如何吸引投資者。

說到投資初創公司,投資者都有各自的喜好及標準,但初創公司總有一些基本材料是必須準備的。於介紹基本材料前,我們先定義一下,我們正討論的初創企業是經過幾輪融資後,估值能達一億港元以上的企業,如果沒有這個規模或想法,我們準備討論的內容可能對接不上。

試想想,如果一家公司,經過融資幾輪後,B輪估值才達到3,000萬港元,假設已融資30%,公司則最多收取900萬融資現金(因為早輪企業估值沒有到3,000萬港元,經多輪稀釋30%後,融資金額應該更少),這樣租場地,研發、工資、建模、宣傳等等,都已經使用了這個融資金額了,所以我們說的初創企業,必須有能做大的心,才可以吸引到正常的資金。

初創公司于天使輪至B輪,通常還沒有能推出市場的產品,更多的時候,產品只是一個概念或者只有原型,所以初創企業距離能量產賺錢,能收支平衡,還有一條很漫長的路;由於初創企業發展不確定性太強,所以有一些投資者投初創企業的時候,會選擇以賭博模式投資:他們不需要投穩定能賺的,因為他們壓根就不相信這些初創企業,只要幸運地有一家初創能漲十倍以上,其餘的九個入股企業全虧也沒關係。

當然,任何企業進行募資,基本功是必須的,對投資人匯報材料理應包括但不限於:市場痛點、市場需求、企業理念、產品現狀、市場對手、客戶及供應商、產品安全性、牌照需求、企業及產品發展路徑及里程碑、財務預測、團隊成員等等,特別是投資人回報期,可能大家都太關注自己產品,完全無視了回報期,申明一下,投資者是為了賺錢才投資,不是跟你玩玩一隻初創企業。

到現在,我有時候還是不太明白,為什麼一些初創企業可以準備得這麼簡陋,還有信心在市場上募資。我們現在說的是直接在別人手中拿錢,不是參與小學創業比賽。市場募資是真正地令投資者相信你,願意使用真金白銀投資你跟你的王國,同時投資者覺得他們後續可以得到回報。或者我也應該舉一些反面例子說明:有些產品只是個概念,產品根本無法面世;市場根本就沒有這個產品需求;市場一直擁有同類型產品,只是企業沒有研究過市場;企業隨意把自己跟已成功企業拉上關係,說明他們能成功,自己產品一定能成功;完全沒有想過後續研究經費多大,或沒有做過財務預測等等。把這些資料都準備好,不代表你一定能夠成功,但若碰到任何反面例子的話,估計投資人還是簡單的一句「Skip」就會把你忘記。

股市方面,中美港股繼續上升,再次印證Trump自我破壞加自我修補的非凡能力,筆者過去曾多次預測Trump將取消或減免「脫口秀關稅」,現在世界風向更是搞笑了,形容這是一個中美的關稅合作機遇,真的是服了這場大戲。由於我投資風格偏向保守,只持有少量美股,Tesla及RKBL還是很幸運地,賺到一點挺不錯的收穫。後續繼續看好中美港股市,但同時要留意美國債券市場將近的危機。

本人持有Tesla及RKLB,以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