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教育部印發通知,部署實施高校學生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以更進一步面向未來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傳統産業轉型、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人才急需領域,推動全國範圍內開設1,000個「微專業」(或專業課程群)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據了解,「雙千」計劃以促就業為目標,立足推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供需適配,幫助學生補齊知識和技能結構短板,助力畢業生在離校前迅速提升就業能力。
事實上,這個措施就是希望驅動傳統的知識型高校更多結合到知識真實應用場景中。目前,港股上市的高校集團都是走這條路線,強調產教融合,但論走得最前的,則是建橋教育(01525)。
2024年報中,建橋教育表示旗下運營的上海建橋學院已於2024確立了向產教融合型大學轉型的重大戰略,提出《上海建橋學院加快向產教融合型大學轉型行動方案》,緊緊圍繞區域產業佈局要求,以產定教、以產定學、以產定研、以產定創,構建以「一體兩翼三融四境」為主要內容的產教融合模式,努力實現「產、學、研、創」四位一體協同發展。力爭2030年初步完成、2035全面完成產教融合型大學轉型,用產教融合型大學的鮮明特色充實應用型大學鮮亮底色,建成全國公認的應用型一流民辦大學。
這個表面看來平平無奇的舉動,其實內裡大有文章。一是工業企業的龐大實用型勞工需求,尤其未來在科技領域上,人動交互協作的熟習性將大大影響產收率。若學生早日了解企業的特定需求,熟練上崗,價值急升。二是在AI人工智能時代,實用型的勞動力將是工業強國之本。監、管、控功能日益突出。
去年,建橋教育持續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不斷取得顯著成果。截至2023/24學年,上海建橋學院共有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370個,並已運營4個高能級產教融合基地,涉及通信技術、互聯網、智能製造、集成電路等高科技領域。學院為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臨港新片區首批產教融合基地,「數聯智造」產業學院為首批上海市級重點現代產業學院,「集成電路」產業學院為第二批上海市級重點現代產業學院。集團亦於2022年12月開展第四期校舍建設計劃,有關校園設施總建築面積為約86,400平方米,預計於2025年3月全部投入使用。
雖然公司去年純利有所倒退,也是處於行業平均水平。未來,在產教融合型大學的轉型發展支持下,配合國家發展,建橋教育通過更多校企合作,以至初創孵化,帶動學費收益提升。此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