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藥業股屬於其中一個表現最好的類別之一,當中主要原因是不少收購合併出現,如強生(JNJ.US)年初以每股132美元收購生物製藥公司Intra-Cellular
Therapies(ITCI.US)全部權益,以加強強生的神經系統疾病產品組合。事實上,精神病患者和殘疾人士往往是社會上被忽略的一群,但當社會資源比較豐富之後,會得到關注。以香港為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捐約2.9億元於去年中主導策劃及捐助了一項為期五年的「賽馬會安寧頌︰融和篇」計劃,以幫助相關人士。
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本港有超過53萬名身體殘疾人士或精神復元人士,約七成為50歲或以上,推算全港約有77,000至90,000名智障人士。隨著殘疾人士持續老齡化,他們對重症治療及護理的需求日益增加,引起社會對殘疾人士紓緩治療和臨終關懷服務的關注。有見及此,賽馬會聯同香港大學、中文大學,以及十間非政府機構,透過醫社合作,在超過120個殘疾人士服務單位,為超過7,000名患有晚期疾病的殘疾人士,當中,包括身體及智力障礙人士、精神復元人士及其照顧者,提供紓緩治療和臨終關懷服務。此外,計劃亦會為超過14,000名專業人員提供培訓,加強前線員工提供紓緩及晚期照顧服務的能力,亦會舉辦工作坊和社區活動,增加公眾對相關服務的認識。
鄧聲興揀石藥及中生製藥
股份方面,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鄧聲興指,雖然近期醫藥股已升了不少,難免於高位有些回吐,但若看估值,其實它們也不算很貴。現時醫藥股上升往往是有消息刺激,如有新產品推出,或產品有新進展等,尤其創新藥一般售價會較高,往後盈利能力會有所提升,基本面能支持其股價上升。
鄧聲興補充,投資者之前因為中美關稅問題曾擔心藥股會受影響,但美國總統特朗普要美國藥物售價下降,反而會有利中國藥廠,因為首先為了節省成本,它們更要採購中國原料藥,另外,中國藥物通常售價較便宜,競爭力相對高,令生存價值提升。鄧預料,醫藥股暫時仍會強勢,但始終創新藥股已升了很多,很多又未有真正盈利,高追要小心,當中可揀一些基本面較穩定的股份如石藥集團(01093)及中國生物製藥(01177)等,它們本身都有一定盈利基礎,PE也不算很高,在現時高位追入也較安全。
另外,大華繼顯發表研究報告指,中國生物技術行業已進入加速增長階段,各企業正擴展其創新商業產品組合,達成重要的對外許可授權交易,且獲得超預期的盈利能力。持續的政策支持和全球化努力將進一步推動該行業擴張,該行相信,該行業將繼續表現出色,有望在未來幾年實現可持續成長,對該行業的評級上調至「增持」。該行強調,信達生物(01801)、翰森製藥(03692)和中國生物製藥為該行首選。
相:
「賽馬會安寧頌:融和篇」計劃啟動禮邀請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左2)、香港賽馬會董事陳衍里醫生(右2)、醫院管理局總監(策略發展)程偉權醫生(右1),以及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文鳴教授擔任主禮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