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橋生意經: 跨境支付通帶動銀行收益

分享

中東戰雲密佈,影響投資市場波動,石油價格首當其衝,買石油股與到賭場買大小並無分別。市場是否有股價較為穩定的避險板塊?

香港金融管理局聯同中國人民銀行,於6月22日推出了「跨境支付通」。該系統為內地的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與香港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的互聯,為兩地居民及機構提供安全、高效和便捷的即時跨境支付服務。兩地居民現可透過輸入收款方的手機號碼或賬戶號碼,進行即時小額跨境匯款,例如交學費、醫療費、公用事業費等個人繳費,以及機構對個人匯款,例如出糧。

「跨境支付通」推出初期,香港只有六間參與機構,包括滙豐銀行(00005)、中銀香港(02388)、恒生銀行(00011)、東亞銀行(00023)、建行亞洲,以及工銀亞洲。港人北向匯款在每間機構的每日上限為1萬港元,每年上限20萬港元,每日24小時服務,可即時到帳;有關限額獨立於現時每日8萬元人民幣同名匯款限額。香港匯款人可選擇以港幣或人民幣北向匯款,收款人則以人民幣收取。內地民眾南向匯款,限額則維持現時之個人年度購匯便利化額度5萬美元。

據悉,服務推出首日截至晚上6時,北向匯款的交易宗數約6,900筆,平均每筆交易金額約為800元人民幣;南向匯款的交易宗數約19,000筆,平均每筆交易金額約為3,100元人民幣;可見市場的確存在需求,而且相信只會越來越多人使用。

「跨境支付通」不收取手續費,以實時匯率計算。銀行買賣人民幣的出入價,普遍比找換店貴,只要數額大,可為參與銀行提供新收益來源。此外,「南向匯款」多數在內地以人民幣匯款,香港收款人需提供外幣帳號,又為銀行帶來更多新客戶。投資者可留意「跨境支付通」為銀行業務帶來之新收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