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已靜悄悄出現一個新消費模式 – 情緒價值消費,大家千萬不要小覷,可能正在重塑商業世界規則。當年輕人花費半月工資只為入樂園獲得Lina Bell一個擁抱;當寺廟咖啡館的「禪意拿鐵」成為打卡聖地;當「付費樹洞」APP下載量突破千萬,這些看似非理性的消費行為背後,掀視中國消費市場經歷一場靜默革命。情緒價值已從附加屬性演化為核心購買驅動力,其深度與廣度遠超想像。
北京雍和宮、杭州靈隱寺等不再只是宗教場所,年輕人湧入請「學業手串」、喝「慈悲咖啡」,在焦慮時代尋求片刻安寧。法喜寺的「禪意盲盒」月銷過萬件,購買的是對不確定未來的心理錨點。寺廟經濟背後實際賣的是「佛祖罩你」的安全感。
近年最能體現到將情緒價值轉化為實際銷售收益莫過於是盲盒經濟,泡泡瑪特(09992)憑藉一個又一個神秘小盒,精準擊中年輕人對「未知驚喜」的渴望。購買盲盒,買的不是玩具本身,而是開啟瞬間的心跳加速與收藏的滿足感。作為情緒價值消費的標桿,其核心壁壘在於持續創造引發情感連結的IP(如Labubu、Molly、Dimoo)及沉浸式線下體驗;不過投資者需緊密追蹤其IP創新力、會員復購率及海外拓展進度。
至於體驗型消費與文旅娛樂則是販賣「難忘時刻」,現時內地酒店不僅是睡覺場所,更是設計感、社群活動(如電競房、劇本殺主題)的體驗空間;旅行則追求獨特回憶與社交貨幣價值。所以華住集團(01179)及攜程集團(09961)都能受惠,筆者會關注其在中高端、特色化及年輕化產品線的佈局與滲透率,另外亦會留意具備強IP屬性或獨特沉浸式體驗的主題公園、演藝活動主辦方等投資機會。
遊戲、短影片、社群網路是Z世代獲取資訊、表達情感、尋找圈層歸屬的核心場域,能引發用戶強烈情感共鳴(如懷舊、熱血、療癒)的內容生態建構能力、社群活躍度及商業化創新(如虛擬禮物、數位收藏)。年輕人願為《原神》角色「胡桃」支付648元抽卡,實則是為獲取社群話語權;遊戲皮膚則成為數位世界的身份勳章,數據亦顯示遊戲發行商增值服務收入中接近一半是來自虛擬道具銷售。情緒價值已在元宇宙場景完成資產化蛻變。
我們未必能完全理解以上行為,但情緒價值消費已崛起是不爭事實,中國Z世代消費行為模式出現根本轉變。他們不再滿足於產品的使用功能,更渴望在消費中獲得情感共鳴、文化認同與心靈慰藉。當年輕人開始為「心靈溫度」付費,代表消費主義已進入全新紀元,投資者要好好理解及把握機會。
權益申報: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持上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