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除了股票、債券、地產、期貨等可以作為投資工具之外,原本的士和小巴牌也是一項回報不俗的投資工具,除了可以收取每月的租金收入之外,亦可以因為牌照價格的上升而得益。不過,近年來的士和小巴牌價如樓價一樣大幅下跌,除了因為受到經濟下行的拖累之外,亦因為有所謂的白牌車(經網上預約的付費私家車出行)加入競爭所致。政府打算立例管控白牌車,對的士和小巴牌價和行業發展非常重要。究竟,牌價已見底或會繼續下跌,有興趣投資的人士,宜密切留意有關消息。
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HKTPA)於日前舉辦記者會,就網約車規管議題闡明立場,並分享行業的挑戰與機遇。HKTPA就網約車規管框架於會上提出「的士為主幹,網約車為輔助」的定位,並強調將以具體行動引領行業革新,推動健康及可持續發展。發言人表示,的士在香港的點對點交通服務中擁有獨特且無可替代的優勢;而且,提供二十四小時全天候服務,滿足緊急出行需求。
更重要的是,的士是香港唯一可在街頭直接招手的合法交通工具,所有車輛及司機均持合法牌照,通過嚴格檢查及培訓,確保服務安全及質素。的士站遍佈全港,提供高效、即時的上車服務,尤其適合短途或即興出行。所有的士司機均需要考取相關駕駛牌照,熟悉香港道路,可快速應對交通狀況,確保乘客快速抵達目的地。
不過,的士業界目前面臨的挑戰包括:司機老化,令司機人手短缺,而且,尚未完全適應電子支付,在技術升級上需要更多資源及時間適應。另外,白牌車的低成本營運模式及靈活服務吸引部分乘客,對傳統的士構成競爭壓力。
資料顯示,現時每日點對點交通服務的乘客量約為88萬人次,當中網約車(包括白牌車及網約的士)佔約19萬人次。
仁愛堂配合政府施政方針
賺錢之餘,做慈善事業也重要,所謂施比受更有福,如加入仁愛堂的董事會。仁愛堂秉持「匡老扶幼、興學育才、助弱保康、關社睦鄰」的宗旨,積極配合政府施政方針,如相關的服務範疇包括:屯門青福里「簡約公屋」項目、替假護老者「義氣仔女」培訓先導計劃2.0、「流動中醫醫療車公共屋邨贈醫施藥」計劃等,充分展示仁愛堂在基層支援、長者關懷、醫療、教育及環保等領域的創新舉措,希望凝聚社會共識,攜手建構更具關愛與可持續性的社區。
仁愛堂舉行第四十六屆董事局宴請傳媒暨服務巡禮2025,董事局主席何俊亨(右5)聯同董事局成員介紹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