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中帶幹貨:華虹2024年業績 堅韌之年 厚積薄發

分享

在全球半導體景氣週期調整與地緣風險不斷升溫的背景下,華虹半導體有限公司(下稱「華虹」)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穩中求進的成績單。儘管面對來自下游需求疲弱與價格壓力的挑戰,公司仍憑藉技術優勢與成本管控能力,在逆風中保持韌性,為未來奠定堅實基礎。

2024年,華虹錄得收入人民幣106.3億元,同比下降18.1%。此回落主要反映出全球消費電子與工業終端需求疲弱,以及功率分立器件、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eNVM)產品訂單的減少。不過,全年毛利率仍維持在17.1%,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公司錄得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約人民幣2.2億元,雖同比大幅下滑78.3%,但已優於市場預期。

公司強調,在需求波動的市場環境中,其堅守「產品技術差異化」策略,尤其聚焦於功率半導體與嵌入式存儲技術,在高附加值應用領域如電動車、工業控制及物聯網方面保持穩健客戶基礎。

先進工藝穩步推進 華虹七廠逐步放量

在技術佈局方面,華虹繼續聚焦特色工藝平台,重點推進65納米BCD(雙極-CMOS-DMOS)平台、55納米嵌入式閃存、車規級MOSFET等產品的量產進程。其中,2023年啟用的「華虹七廠」是中國首座專注於12吋特色工藝的晶圓代工廠,至2024年底產能逐步爬坡,為未來收入成長提供動力。

該新廠區主要生產65/55納米高壓BCD與嵌入式閃存工藝晶圓,已逐漸獲得國內外汽車與工控客戶的認可。管理層表示,華虹七廠預期於未來兩至三年內成為公司主要增長引擎。

按產品類別劃分,華虹在中高壓功率半導體(特別是IGBT與Super Junction MOS)市場表現穩健,在新能源車與充電樁等應用領域持續取得設計定單。儘管價格存在下壓,但公司透過優化製程與擴大單位晶圓產出,成功部分對沖不利因素。

此外,公司加大在車用晶片領域的投入,並強化與主流Tier1供應商的合作。2024年,公司車規級產品的測試良率與出貨量均創歷史新高,進一步夯實華虹在汽車半導體的產業地位。

海內外業務雙線推進 強化本地化供應鏈

地緣政治風險與「去全球化」趨勢促使越來越多國內外品牌尋求本地化供應鏈。華虹積極響應國家半導體自主可控的政策導向,不僅強化與中國主流終端品牌與設計公司的合作,也開始參與海外客戶的「中國+1」產線規劃。

特別在東南亞市場,公司透過代理與合資形式探索新興客源,同時擴展與海外IDM廠商在特色製程領域的合作空間。這不僅鞏固了其作為特色工藝領導者的地位,也為全球業務多元化鋪路。

即使面對利潤壓縮,華虹仍堅持長期主義,全年研發支出達人民幣16.6億元,占收入比重提升至15.6%。公司持續加大對車規級製程平台、下一代嵌入式閃存技術及SiC/GaN等化合物半導體技術的投入,為中長期競爭力打下基礎。

同時,華虹維持健康的資產負債表,現金與等價物達人民幣143億元,資本開支以審慎漸進方式推進,確保在技術升級與風險防控間取得平衡。

華虹對2025年持審慎樂觀態度。儘管全球宏觀經濟仍存不確定性,但隨著人工智慧應用滲透、電動車滲透率提升及工控自動化需求增長,半導體下游應用正逐步復甦。隨著政策支持、應用需求復甦與產能逐步釋放,華虹正迎來從防守轉攻的拐點。作為中國特色工藝代工的領軍者,華虹未來可期。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成報立場及不構成銷售建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