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規模化生產到新藥開發授權,中國醫藥產業近15年來見證了從仿製藥到創新藥的迅猛發展過程。除了得益於中國醫藥研發人才積累外,有利政策的不斷出台也加速了創新藥的審批落地,從而為眾多創新藥企賦予巨大動能,實現國產替代,甚至獲國際大藥廠的垂青,取得價值驚人的對外授權合同。
近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集採續約的中標藥品和醫療器械的價格有所提升,不再純粹的價低者得,同時推動的商保機制,更令市場憧憬創新藥物及醫療器械價值在有效協調和評核機制下有望進一步市場化。
綜合各種因素的協同推動,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藥械領域,尤其是「全球首創」(First-in-Class)藥品商業化方面日益成熟。其中,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具有豐富在研管線候選藥物的中國抗體-B(03681)甚受市場關注。
由香港生物醫藥界重磅人物梁瑞安博士帶領下的中國抗體-B,一直以來非常重視全球首創新藥及潛在同類最佳抗體藥物的研發,並專注於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由此導致的神經系統疾病及其他難治的耗損性疾病,致力於解決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截至目前,中國抗體-B已擁有豐富的在研候選藥品管線,包括:SM17在特應性皮炎治療中展現出卓越的止癢效果、皮膚清除率及安全性,同時在哮喘和特發性肺纖維化(IPF)領域具有應用潛力。至於其旗艦抗CD22抗體的舒西利單抗(SM03),除了臨床驗證對類風濕關節炎(RA)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外,目前正針對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和阿爾茨海默病開展臨床評估,尤其在SLE治療方面,臨床前研究已發現其潛在的顯著療效及安全性。
與此同時,另一款抗CGC(共同γ鏈)創新單抗,正準備進入治療斑禿和白癜風的臨床研究;中國抗體亦研發了一款能同時刺激骨骼生長及壓止骨骼流失、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雙特異性抗體。據粗略估計,單是上述的SLE及AD治療領域的全球市場規模合計已超1,000億美元,且現已上市的藥品存在不少治療缺陷及副作用,市場十分需要具有更佳療效及安全性的藥物。
中國抗體-B的在研管線正穩步推進,且不少具龐大市場價值和應用潛力的候選藥品已達到臨床研究階段。公司為加速候選藥品商業化進程,上周公佈了與中山大學香港高等研究院的合作部署。未來,中國抗體-B及中山大學香港高等研究院將「強強聯合」建立由臨床前研究到臨床試驗的全面戰略合作,致力推動於全球多個核心醫藥市場的商業化落地,並有利在研創新藥的對外授權加速實現。龐大藥品價值,叠加創新藥物對外授權的潛力,現在加速臨床開發及商業化進程的支持下,公司前景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