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煌:盛事經濟背後的法律考量

分享

上周香港特別熱鬧,曾試過在一晚之內同時間舉行四場演唱會/球賽(啟德、紅館、香港大球場及麥花臣)。隨著香港近期盛事的頻繁舉辦,從演唱會到體育賽事爭相亮相,盛事經濟蓄勢待發,但其背後卻隱藏著複雜的法律問題。

本周筆者將探討在盛事舉辦過程中,主辦商及各持份者需留意的法律框架,以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和法律責任的妥善管理。

合約條款的確定

首先,在與演出者或渠道合作時,詳細且明確的合約條款是必不可少的。這些合約通常包括:
演出內容範疇,清晰定義演出者的義務與責任,包括演出時間、地點和內容等確切信息;報酬及付款條件,明確演出者的報酬數額及支付方式,避免出現爭議;違約條款,應明訂雙方違約後的賠償責任,確保在出現糾紛時有明確的法律依據。

此階段,每一項條款都需經過仔細斟酌,並考慮到不可預見的情況,例如惡劣天氣或突發事件導致活動無法如期舉行,合約中可加入不可抗力條款,保障雙方的權益。

保險的必要性

舉辦大型活動時,潛在的法律風險不可忽視。因此,主辦方應考慮購買適當的保險來轉移風險:公共責任保險,涵蓋活動期間出現的事故,例如參加者受傷或財物損壞,保護主辦商免受高額賠償的風險;演出人保險,對於演出者因健康或其他原因無法參演的情況,主辦方可透過保險來降低潛在的經濟損失;財產保險,涵蓋在活動中所需設備及設施,如舞台搭建和音響設備的損壞。

在實際操作中,主辦商應對保險範圍進行詳細審查,並確保一切配置得當,以有效防止意外發生時的法律責任。

知識產權的考量

盛事中涉及的音樂、品牌和設計等,往往與知識產權息息相關。舉辦演唱會或體育賽事時,其知識產權的保護尤為重要:

一是著作權。演唱會中演出的歌曲版權通常屬於歌手或作曲者,主辦商需提前取得相應的授權,以避免潛在的侵權責任;二是商標和肖像權。企業或品牌參與活動時,需確保其商標不會被未經授權使用。此外,演出者的肖像權亦需獲得相應授權,不可隨意販售其形象。三是直播權。隨著活動實時直播的普及,如何合法使用活動內容進行直播,再次涉及知識產權問題。主辦商需與相關方簽訂協議,確保直播內容的合法性。

直播的法律層面

在舉行現場直播球賽或演唱會時,為了保護內容創作者的權益和觀眾的合法使用權,主辦方需考慮到以下法律層面:

內容審核,在直播前,需對所有直播的內容進行審核,確保不侵犯他人版權或引發法律爭議。直播契約,如與第三方平台合作,需明確直播的範圍、時長及視頻權限,建立穩固的法律基礎。觀眾責任,對於觀眾的行為,例如現場的言論或行為,主辦方應制定相應的使用條款,防止不當行為可能帶來的法律風險。

總結

在香港的盛事經濟中,主辦方及各持份者需謹慎考量各方面的法律風險,從合約簽訂、保險購買到知識產權保護,每一項都對活動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唯有規範管理,才能保障盛事的成功舉辦,並為與會者創造安全及愉快的享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