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8月生產物價指數(PPI)按月下跌0.1%,按年則上升2.6%。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PPI,同樣按月跌0.1%,按年升2.8%,均低於預期。由於零售商和批發商的利潤率下降,服務業成本按月下跌0.2%,反映企業可能正吸收華府關稅帶來的成本。
《彭博》引述消息報道,中國正準備解決地方政府拖欠民營企業大量債務問題,並且估計欠款金額超過1萬億美元。
報道指出,中央正考慮引導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在內的國有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向地方政府提供貸款,以支持償還拖欠的款項,第一階段望完成1萬億元人民幣的債務,官方目標2027前完成任務。
昨日(9月11日)A股高收。滬綜指3,875,收升63點或1.65%;深成指報12,979,升422點或3.36%;創業板指數3,053,升149點或5.15%。滬深京三市總成交額約達2.46萬億元人民幣。
金管局表示,本港銀行雖有個別中型商業房地產客戶出現流動性問題,但銀行業風險敞口可控,未見過度集中風險曝露。該局強調,即使近年計提撥備,自除去內房及香港中型發展商等客戶後,銀行仍有不少盈利能力,故認為港銀的商業模型風險非常低,並指出,目前本港銀行特定分類貸款比率不足2%,屬於長期平均水平,而且銀行業信貸撥備覆蓋率達150%,撇除抵押品價值覆蓋率亦達70%。
港股終於結束四連升走勢。恒指昨低開212點後,最多下挫321點見25,878,午後雖曾扭轉跌勢,倒升41點,可惜後勁不繼再度回落,終於收跌113點或0.43%,報26,086;國指收跌67點或0.72%,報9,260;恒科指跌13點或0.23%,報5,888。全日總成交額增至約3,252億元。
科網普遍受壓,騰訊(00700)收跌0.6%;據報高德掃街榜推出首天用戶數目已超越大眾點評,阿里巴巴(09988)收升0.3%;美團(03690)挫5%;小米集團(01810)跌0.5%;京東集團(09618)收跌1.7%;快手(01024)收跌1%。
金融個別發展,滙控(00005)逆升0.6%;友邦保險(01299)跌0.9%;中國平安(02318)跌0.3%;香港交易所(00388)則收跌0.1%。
傳美國禁止中國原創新藥進入,生科醫藥捱沽,石藥集團(01093)與翰森製藥(02382)分別跌7.4%和8.7%,為跌幅最大兩隻藍籌;中國生物製藥(01177),跌3.9%;藥明生物(02269)跌4.2%。
晶片受捧,中芯國際(00981)升4.9%;華虹半導體(01347)收升4.6%。
市場人士表示,近日港股累積一定升幅,加上出現較多集資「抽水」活動,短暫會影響大市氣氛,預料恒指將處整固格局,但反覆向上形勢未變,25,500點附近應有支持,伺機再挑戰26,000至26,500阻力關。
(分題)美投資者中國市場興趣大增
特朗普自今年重臨白宮以來,大打關稅戰。瑞銀表示,全球關稅對美國經濟及聯儲局貨幣政策的影響仍然存在不明確性,仍然相信美國經濟會持續增長,但通脹問題及其對聯儲局政策的影響依然是未知之數。然而,關稅戰以來,內地股市大幅反彈,大行摩根士丹利表示,鑑於中國在部分科技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等因素,美國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興趣上升至2021以來最高水平。
大摩最新發報吿指,無論在指數層面,抑或在特定主題及結構性機會方面,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興趣都非常高。近期投資者中,超過90%明確表示,願意提高對中國的敞口,這是中國股市2021年初見頂以來該行觀察到的最高水平。
美國投資者興趣已超越中國公司的ADR與互聯網板塊,延伸至在岸A股市場。過去數年中有多類主題及板塊日益受重視,如今更多地集中在香港與在岸A股市場交易,包括人工智能(AI)/半導體、類人形機械人/機械人,以及新型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