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5年,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黃金時期。隨著「健康中國2030」戰略不斷深化,健康消費已從邊緣需求上升為新型消費市場的核心力量。京東健康(06618)作為「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先行者,在政策紅利、需求增長與技術創新的交織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中期成績單。
2025年上半年,京東健康錄得收入人民幣353億元,同比增長24.5%,其中商品收入293億元(+22.7%),服務收入60億元(+34.4%),顯示醫療與健康產品銷售與數字化服務雙輪驅動。
毛利由2024年同期的67億元增至89億元,毛利率提升至25.2%(去年同期為23.6%),反映收入結構優化與服務收入比重上升。期間盈利為26億元,同比增長27.4%;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盈利達到35.7億元,亦較去年同期明顯提升。
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亦表現強勁,半年淨額達6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2億元幾乎翻三倍,顯示盈利質量與資金回籠能力明顯增強。
業務進展 打造「藥+醫療+AI」三大引擎
京東健康持續推進自營、在線平台與即時零售的全渠道佈局。上半年,超過30款創新藥在平台首發,包括信達生物的減重藥信爾美®與強生的抗腫瘤藥澤倍珂®,鞏固了「新特藥首發第一站」的市場地位。同時,平台商家數已突破15萬家,半年新增5萬家,體現供給端的加速擴張。
即時零售方面,「京東買藥秒送」覆蓋全國20萬家藥房,醫保支付服務惠及近兩億人口,並與北京兒童醫院合作探索「兒科大藥房」模式,進一步細分專科需求。京東健康在互聯網醫院專科建設方面持續加碼,涵蓋皮膚科、精神心理、中醫、腫瘤與男科五大專科。其中皮膚科服務已惠及逾2,000萬患者,精神心理專科則與高校合作,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響應「體重管理年」政策,京東健康率先開設體重管理門診,整合醫生、營養師與藥師資源,提供從風險評估、用藥到隨訪的全流程服務,搶佔減重經濟的新風口。同時,「京東護士到家」已吸引超1.2萬名護士入駐,服務擴展至64項,包括居家康復、中醫護理等,並將快檢網絡覆蓋至23個城市。
政策加持 需求爆發
中國健康產業正處於政策利好與需求釋放的雙重推動期。《健康中國2030》提出到2030年,健康服務業規模將突破16萬億元。《促進健康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則明確支持「互聯網+」醫療創新,推動體檢、諮詢與管理等新業態發展。
此外,國家衛健委推進「體重管理年」,把減重納入慢病防控戰略,進一步放大「減重經濟」潛力。再加上AI技術應用在醫療的加速落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均出台政策扶持,為行業帶來制度與技術的雙重紅利。
未來計劃 以技術驅動生態閉環
展望下半年及更長遠的未來,京東健康將以「零售藥房+醫療服務」雙核心驅動,加快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落地,持續擴大核心品類的市場份額。在藥品零售端,公司將進一步鞏固供應鏈優勢,加大與製藥企業及健康產品品牌的合作,提高新藥可及性。在醫療服務端,京東健康計劃持續擴充專業醫生、護士與藥師資源,並深度應用人工智能於診斷、科研與醫院運營場景。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成報立場及不構成銷售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