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7日至8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出席國際清算銀行行長例會期間,分別與歐洲中央銀行行長拉加德、瑞士國家銀行行長施萊格爾與匈牙利國家銀行行長沃爾高簽訂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具體而言,中歐雙邊本幣互換規模為3,500億元人民幣/450億歐元,協議有效期三年。中瑞雙邊本幣互換規模為1,500億元人民幣/170億瑞士法郎,協議有效期五年。中匈雙邊本幣互換規模為400億元人民幣/1.9萬億匈牙利福林,協議有效期五年。
央行表示,上述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的續簽,有助於進一步深化雙邊貨幣金融合作,促進中國與相關經濟體的雙邊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所謂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是指A國央行與B國央行(或貨幣當局)簽訂協定,約定在一定條件下,彼此可以使用一定金額本幣交換等值的對方貨幣,用於雙邊貿易投資結算,以及為金融市場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援。一旦雙邊本幣互換到期,雙方將換回本幣並支付相應利息。隨著近年中國與各國經貿往來日益緊密,中國與眾多國家央行紛紛續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促進雙邊貿易投資持續發展。
在全球貿易格局加速變革的當下,中國與歐洲三大央行續簽本幣互換協議,將促進中歐投資貿易領域的人民幣結算規模擴大,推動中歐經貿往來更加密切。針對全球貿易格局一系列新變化,越來越多中資企業正加大在歐洲的投資建廠力度以實現產業鏈出海與當地語系化經營,由此帶來極其旺盛的對華原材料及工業中間品採購需求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需求。中國與歐洲三大央行續簽本幣互換協議,將令人民幣在歐洲地區得到更多使用,便利中資企業出海歐洲。
此次中國央行與歐洲三大央行續簽本幣互換協議,還將助力人民幣加快「躋身」全球儲備貨幣的進程。通過本幣互換協定的實施,海外國家地區央行可以更快將人民幣納入本國外匯儲備,加快本國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配置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