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新世紀:逆風前行 圓通國際2024年業務韌性顯現

分享

2024年,全球經濟復甦步履維艱,地緣政治摩擦不斷,國際油價大幅波動,歐美供應鏈「近岸化」政策導致傳統跨境物流訂單持續縮減,行業利潤率被合規與人力成本持續擠壓。在這一背景下,圓通國際(06123)依然展現出業務韌性,全年實現收益約53.23億港元,較2023年微增0.6%,雖淨利潤由盈轉虧,錄得淨虧損約4,200萬港元,但其戰略調整與國際化佈局正逐步顯效。

從業務結構來看,空運及海運貨代業務仍是圓通國際的核心支柱。空運業務貢獻總收入的61.5%,收入同比增長24.3%至32.73億港元;海運業務占比15.7%,收入增長28.9%至8.35億港元。這兩大板塊的增長主要得益於銷量上升,尤其是亞太地區航空貨運需求同比增長14.5%,占全球市場的34.2%。然而,受市場價格競爭加劇影響,空運與海運毛利率均有所下滑。

另一方面,國際快遞及包裹服務收入大幅減少42.4%,至10.39億港元,業務量從2023年的1.41億件降至5,160萬件。公司解釋,這是主動調整產品結構的結果,聚焦具備長期競爭力的國際快遞產品,逐步退出短期價值較低的業務,雖短期內影響收入,但有利於長期可持續發展。

虧損主因 毛利率受壓與戰略調整

圓通國際在年報中坦言,淨利潤下滑主要源於兩方面:一是宏觀經濟嚴峻、價格競爭激烈,導致空運與國際快遞業務毛利率下降;二是公司對戰略資源投放進行了局部調整,退出部分非重點合資公司股權,產生一次性投資處置損失。儘管如此,公司積極優化運營策略,持續完善產品類型,對未來業績恢復保持樂觀態度。

2024年,中國外貿表現韌性十足,進出口總額從2020年的32.16萬億元增至43.84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8%,其中區域貿易占比超過50%。跨境電子商務持續增長,進出口額從1.63萬億元增至2.63萬億元,年均增長12.7%,占外貿比重提升至6%。這些資料為國際物流企業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

然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均預測,2025年全球貿易仍面臨美國政策轉向、地緣政治衝突等多重不確定因素。圓通國際認為,宏觀環境雖不可控,但公司可在微觀層面積極作為,尤其是在中國「快遞出海」政策支持和「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加速國際化佈局。

未來戰略:雙輪驅動 聚焦核心市場

展望2025年,圓通國際明確將繼續深化國際化戰略,圍繞「中國聯世界、世界聯世界」的路徑,推進網路建設與產品優化。公司將以中亞、澳洲、中東歐為重點,通過自建自營與戰略合作相結合,構建「骨幹+網狀」輻射型網路結構,打造以阿拉木圖、曼谷等為核心節點的國際樞紐,實現空、鐵、海、公多式聯運。

公司將進一步拓展服裝、汽車、半導體、電子品等領域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協同海外貨運與快遞資源,提供「倉-幹-配-關」一體化服務,增強客戶黏性。同時將全面推進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在業務中的落地,通過科技驅動運營管理精細化,提升服務效率與客戶體驗,推動公司從傳統物流企業向物流科技企業轉型。

最後是依託母公司圓通速遞的資源和網路優勢,加強業務聯動,尤其在航空貨運領域抓住亞太地區需求增長機遇,實現新突破。

2024年對圓通國際而言,是在逆風中淬煉韌性、重塑格局的一年。儘管短期業績承壓,但其在國際化佈局、產品優化與數位化建設方面的投入,為未來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全球供應鏈重構與中國外貿韌性持續顯現,圓通國際有望在挑戰中捕捉新機,逐步實現向全球綜合物流服務提供者的跨越。

本文內容整理自公司的公開財務數字及公告,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作者為美股上市新世紀儲運(NCEW.US)董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