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源自量子力學原理,描述微觀粒子(如電子、光子)所遵循的行為規則;這些規則與我們日常直覺截然不同,譬如「疊加」(一個粒子可處於多種狀態)與「糾纏」(粒子間可以瞬間相互影響)等概念,為新世代科技開闢了前所未見的可能。
當中最核心的應用,是量子運算(Quantum Computing)。與傳統二進位(0或1)的「位元」(Bit)不同,量子運算的基本單位「量子位元」(Qubit)可同時處於0和1的疊加狀態,因此可在極短時間內並行計算龐大資料,理論上可解決傳統電腦難以完成的複雜任務,例如精準模擬分子結構以加速藥物研發、模擬新材料性能、破譯傳統加密演算法等,而在加密幣圈之中,也有傳言比特幣算法將來可能被量子運算所破解。
量子科技不僅侷限於運算,還涵蓋量子感測(如提升GPS定位精度或探測大氣變化)、量子通訊(利用量子糾纏實現理論上無法竊聽的通信管道)、甚至量子網路(通過糾纏節點實現超高速資料傳輸)等領域,未來有潛力徹底顛覆金融風控、智慧城市、國防安全等多重場景。
美股中的量子科技明星 三家最受注目公司
在快速演進的量子領域中,若論美股市場上的關鍵玩家,不得不提以下三家領先企業。
IonQ(NYSE: IONQ): IonQ以「陷阱離子」技術聞名,透過捕捉電荷的離子做Qubit,具備極長的相干時間與高精準度,是通用量子電腦的有力候選。
2025年以來,IonQ積極透過併購加速擴張,收購了ID Quantique(量子安全通信技術)、Oxford Ionics(英國離子陷阱技術新創,交易金額約11億美元),以及Lightsynq(光子互連與量子記憶技術),並且完成對衛星遙測業者Capella的併入,擴大涉足太空中量子密鑰分配網絡。
同時,IonQ的市場預期頗佳,分析師對其評價普遍為「Strong Buy」,預期公司在量子運算與網絡結合上將具備核心競爭力。
D-Wave Quantum(NYSE: QBTS): D-Wave是世界上第一家商業化量子電腦供應商,其採用的技術路徑稱為「量子退火」,雖不屬於通用量子運算但在某些優化問題上具備優勢。2025年第二季,D-Wave營收與毛利皆同比增長42%,現金儲備創歷史新高(超過8.19億美元),並推出多種開發工具以促進量子AI應用開發。
此外,D-Wave也持續加強硬體封裝與冷卻能力,以支援更高效能量子處理器的研發。
Rigetti Computing(NASDAQ: RGTI):成立於2013年的Rigetti,採用超導量子電路且擁有自己的量子雲平台Forest,支援開發者撰寫並測試量子演算法,也是早期投入通用量子計算的主要公司之一。
2025年,Rigetti成功研發出可減半雙量子位元門錯誤率、精度達99.5%的36-Qubit多晶片系統,並與印度頂級研發組織進行合作,加速產品與技術開發。
資本追逐 技術路徑各不同
近來的資本投入正加速量子科技成型,像PsiQuantum融資10億美金、估值達到70億美元;Quantinuum融資也推升估值至100億美元級別,令人見識到全球對量子科技的高度期待。
這些公司的技術路徑各不同 – 光子型(PsiQuantum)、陷阱離子(IonQ)、超導(Rigetti)、量子退火(D-Wave) – 尚未出現一條明確贏家的速道。技術成熟度、量子位元的規模化、生態整合、實際應用案例,都將是決定勝負的要素。
同時,量子科技也是國安與金融等敏感行業的核心支持,已成中美科技競賽的重要戰場。尤其在加密破解、先進材料開發以及AI輔助運算領域,誰能率先商用部署,就可能掌握未來科技主導權。
量子科技之於當代,就如當年互聯網之於1990年代。它不是瞬間革命,但勢必是下一個十年的基礎設施戰場,涵蓋計算、通信、安全、模擬的大爆炸轉變。在美股市場選擇量子科技公司時,IonQ依託多重併購與政府合約,構築量子運算與通訊生態;D-Wave則專注商用退火解法,在NISQ(即停用量子階段)實用路徑上領先;Rigetti採用超導整合平台與開發者工具,佈局雲端量子服務。
撰文:美股上市公司iO3(NASDAQ:IOTR)投資者關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