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小知識:布林帶BBands簡介

分享

布林帶(英語:Bollinger Bands,略稱:BBands)也稱為布林通道、保力加通道、包寧傑帶狀,或布曆加通道,是由美國作家、金融分析師約翰·包寧傑(John Bollinger)在1980年代發明的技術分析工具,通過該工具,投資者可以看到金融工具或商品的價格如何隨著時間而波動。該工具結合了移動平均和標準差的概念,其基本的型態是由三條軌道線組成的帶狀通道(中軌和上、下軌各一條)。“中軌”為股價的平均成本,“上軌”和“下軌”可分別視為股價的壓力線和支撐線。

“布林帶”是這樣定義的:
中軌 = N時間段的簡單移動平均線
上軌 = 中軌+K × N時間段的標準差
下軌 = 中軌−K × N時間段的標準差
一般情況下,設定N=20和K=2,這兩個數值是一開始創辦人所設計的標準用法,也是在布林帶當中使用最多的。在日線圖裡,N=20其實就是“月均線”(MA20)。依照正態分佈規則,約有95%的數值會分佈在距離平均值有正負2個標準差的範圍內。
布林帶是由三條線組成,在中間的通常為20天平均線,而在上下的兩條線則分別為通道頂和通道底,演算法是首先計出過去20日收巿價的標準差,通常再乘2得出2倍標準差,通道頂為20天平均線加2倍標準差,通道底則為20天平均線減2倍標準差。

由布林帶衍生出兩項頗為實用的指標——“%b指標”和“頻寬指標”,以輔助布林帶的判讀和運用。
1.%b指標
%b指標(Percent b,PB),以數位形式呈現收盤價在布林帶中的位置,做為交易決策時的關鍵指標。例如:當%b值為0.5(或以百分比表示50%),代表收盤價處於布林帶的中間位置。
計算公式
%b值 = (收盤價−布林帶下軌值) ÷ (布林帶上軌值−布林帶下軌值)
由於收盤價會在上、下軌道震盪遊走,幅度甚至大於軌道範圍(0~1),因此%b值沒有上下限。當走勢向上突破,收盤價落於上軌上方時,%b值> 1;而走趨向下突破,收盤價落在下軌下方時,%b值< 0。
借由觀察分析“%b指標”可以提供投資時的參考,依據指標的強弱走勢,作出買賣決策。

2.頻寬指標
頻寬指標(Bandwidth,BW),是由布林帶中軌及上、下軌衍生出的指標,利用股價波動範圍以判斷趨勢的強度與轉折。
計算公式
頻寬指標值 = (布林帶上軌值−布林帶下軌值)÷布林帶中軌值
布林帶中軌為股價的移動平均值(平均成本),所以頻寬指標值可視為通道上、下軌幅度與股價平均成本的比率(例如:當頻寬指標值為0.3,代表通道上、下軌幅度為股價平均成本的30%)。“頻寬指標”值越高,代表幅度相對平均成本比率越大;值越低,代表幅度相對平均成本比率越小。
頻寬指標,最常用於限定收斂狀態,一種基於波動率的交易機會;%b指標,則用於淨化交易模式,也是交易系統的一種輸入訊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