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承:滙豐私有化恒生銀行 香港房地產市場的波瀾與展望

分享

2025年10月9日,一則重磅消息震動香港金融市場:滙豐亞太要求恒生銀行董事會提呈私有化建議。以每股155港幣的價格,較前一日收盤價溢價30%,這場交易估值約2903億港元,瞬間引發各界高度關注。

恒生銀行在香港金融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其業務廣泛,而房地產按揭業務更是關鍵一環。近年來,香港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恒生銀行也深受影響。有消息傳出恒生銀行正尋求出售規模至少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的房地產抵押貸款組合,以清理因香港商業地產市場持續不振而累積的不良資產,且其香港商業房地產的不良貸款金額約250億元,不良貸款餘額按年急升85%。這一系列數據表明,恒生銀行在房地產相關業務上承受着巨大壓力,這或許也是滙豐推動私有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滙豐的角度來看,私有化恒生銀行有諸多戰略考量。一方面,整合資源,加強對旗下業務的把控,提高運營效率與協同效應,進一步鞏固其在香港金融市場的地位;另一方面,或許是希望通過私有化,更靈活地處理恒生銀行的房地產不良資產問題,避免市場波動對恒生銀行股價以及滙豐整體形象的衝擊。

再看香港房地產市場前景。自2021年開啟下行週期以來,香港樓市面臨着諸多挑戰。隨着新世界及英皇國際等地產商陸續陷入財困,行業債務壓力愈發突出,銀行不良貸款率飆升至2%,創20年來新高。不過,2025年市場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

利率方面,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下降至0.6%左右,2025年5至7月香港房貸利率階段性下降至2%左右。房貸利率的降低減輕了購房者還款壓力,刺激了購房需求。人才政策也發揮了作用,自2022年底啟動「優才計劃」至2024年底,約有35萬人才及家屬抵港,刺激了租房與購房需求。政策上,2024年全面「撤辣」,2025年又提升徵收100港元印花稅的物業價值上限,內地買家購房活躍度提升。經濟層面,2025年香港金融業復甦支撐經濟回暖,資本市場融資活躍,二季度GDP同比增長3.1%,私人消費開支同比轉正並實現1.9%增速。

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2025年香港房地產市場初步止跌。2025年1至8月香港新房、二手房成交量分別為1.3、2.7萬份,分別同比增長13.9%、13.8%;截至8月,私人住宅房價指數較24年底僅微跌0.24%。但市場仍存在隱憂,新房仍有去庫存壓力,未來三至四年一手住宅潛在供應量高達10.1萬伙,而已落成但未售出的「現樓貨尾」約2.7萬伙,現樓庫存去化週期約18個月。

綜合來看,滙豐私有化恒生銀行反映出香港房地產市場的困境對銀行業的衝擊。而香港房地產市場雖有復甦跡象,但仍面臨去庫存等挑戰。未來,香港房地產市場走向還需持續關注經濟增長、利率變動、政策調整以及銀行對房地產貸款風險的管控等多方面因素。

作者:王俊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