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表示,將攜手港交所,持續優化滬港通機制,推動在岸和離岸市場協同發展,提升滬港兩地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影響力。
上交所指,港股通已成為內地投資者配置香港市場,以及境外投資者配置內地市場的重要渠道。截至9月底,外資通過滬股通累計成交總額達90.1萬億元,滬股通日均成交金額由2014開通首月的47億元,増至今年9月的1,456億元,9月滬股通交易金額佔上海A股交易金額比重近7%。
南向方面,內地投資者通過上海港股通累計成交總額達37.5萬億元,日均成交金額由2014開通首月的6億元,增長至今年9月的894億元。
昨日(10月22日)A股低收。滬綜指收報3,913,跌2點或0.07%;深成指報12,996,跌80點或0.62%;創業板指3,059,跌24點或0.79%。滬深京三市總成交額約1.69萬億元人民幣。
渣打銀行將本港第3季經濟增長由原先預期的2.2%上調至3.2%,第4季則由0.8%上調至1.8%,全年預期由原先的2.2%上調至2.8%,接近港府2至3%的預測區間高位。
中美元首會面再添變數,港股掉頭回落,恒指先低開129點後,跌幅曾擴至373點,低見25,653,終於收跌245點或0.94%,跌穿26,000關,收報25,781;國指跌78點或0.84%,報9,223;恒科指收跌84點或1.41%,報5,923。全日總成交額進一步縮減至約2,275億元。
科網向下,騰訊(00700)跌1.1%;阿里巴巴(09988)跌1.9%;美團(03690)收跌0.4%;小米集團(01810)跌0.2%;京東集團(09618)跌1.4%;快手(01024)收跌2.3%。
金融普遍偏軟,滙控(00005)逆升0.1%;友邦保險(01299)跌3.2%;中國平安(02318)跌0.7%;香港交易所(00388)收跌1.5%。
金價下挫,金礦與金飾股回軟,紫金礦業(02899)跌1.6%;紫金黃金國際(02259)跌1.9%;招金礦業(01818)跌2.2%;山東黃金(01787)跌2.5%;周大福(01929)跌5.6%;宣佈配股「抽水」的老鋪黃金(06181)收跌8.2%。
泡泡瑪特(09992)公佈上季銷售數據後獲多間券商唱好,股價反彈2.3%。
市場人士表示,港股反覆向上格局有變,10月初高位27,381料為今年頂位;恒指日前雖一度升穿下跌裂口頂部約26,247,但始終未能企穩,技術上視為假突破。另外,美國10年國債孳息率跌穿4厘,反映資金仍停泊避險資產,對市場而言亦有負面作用。
(分題)高盛料MSCI中國指數可升3成
高盛指,中國股票的慢牛行情正在形成,預計關鍵的MSCI中國指數,未來兩年還有30%上漲空間。預測主要基於12%的盈利趨勢增長,和5%至10%的進一步重估潛力推動。
高盛指,中國股票相對全球股市仍存在深度折讓,潛在的中國資產再配置資金,規模可達數萬億美元。隨著牛市展開,宏觀風險仍可能引發階段性回調,但主導心態應從「逢高減倉」轉向「逢低買入」。該行提出支持中國股票持續上漲的論據包括利好於市場的政策窗口已開啟;中國經濟加速增長;估值低廉,與強勁的資金流動。
高盛分析,自2022年底的週期低點以來,MSCI中國指數已反彈80%,但期間一度遭遇4次重大的回調。近期,上證指數在10月9日突破3,900創下新高之後,未能更進一步,目前仍持續徘徊在3,900整數關附近。恒指則從10月2日高點累計回調超過5%,恒科指更累計回調近12%。
但高盛認為,雖然中國股票可能出現回調,但投資者應「逢低買入」。重點投資包括騰訊、阿里巴巴、小米、比亞迪、美團、網易、美的、恒瑞醫藥、攜程和安踏等「中國10巨頭」,以及「中國人工智能主題」;「全球化領軍企業」;「逆週期受益者」,以及「成長板塊的A股小盤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