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旺美股:美股年底將再創新高

分享

經歷了三季度的波折,我認為美股正蓄勢待發,準備在年底前迎來一波強勁反彈。

在經歷了2025年三季度的震蕩回調後,美國股市正顯現出年底前強勢反彈的跡象。儘管十月份美股面臨一系列挑戰,企業盈利擔憂、貿易緊張局勢升級以及美國債務規模突破38萬億美元大關,市場正在為年底的傳統上漲行情積蓄動能。

分析顯示,多重因素共同構成了美股在11月和12月創下歷史新高的基礎,包括企業盈利改善、貨幣政策支持以及傳統年底效應。

市場回顧:十月陰霾下的潛在曙光

2025年10月的美股市場可謂陰雲密佈。主要指數在10月22日遭遇重挫,道指下跌0.71%,納指跌幅達0.93%,標普500指數也下跌了0.53%。科技股成為下跌重災區,奈飛因與巴西稅務機構糾紛導致財報不及預期,股價暴跌超10%,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也因業績展望疲軟而大幅下挫。

與此同時,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規模史上首次突破38萬億美元大關,距離突破37萬億美元僅過去兩個多月,這一消息進一步動搖了投資者信心。白宮考慮對中國實施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則加劇了市場對國際貿易爭端激化的擔憂。

企業盈利:短期波動難掩長期改善趨勢

儘管部分公司三季度財報令人失望,但整體企業盈利狀況正呈現穩步改善態勢。FactSet數據顯示,在已公佈財報的標普500指數成份公司中,超過四分之三的企業業績超預期。

直覺外科公司成為市場亮點,強勁的盈利和營收推動其股價在10月22日大漲13.9%。特斯拉在第三季度雖然面臨盈利壓力,但營收達到280.95億美元,同比增長12%,環比大增近25%,遠超分析師預期,創下單季新高。

隨著三季度財報季全面展開,市場對企業盈利的關注點將從個別公司的失望表現轉向整體改善趨勢,為企業股價回升奠定堅實基礎。

政策環境:美聯儲政策與年底季節效應

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走向一直是影響美股表現的關鍵因素。歷史數據顯示,四季度通常是美股表現最為強勁的時期,素有「聖誕老人行情」之稱。

根據芝商所數據,市場對美聯儲維持寬松貨幣政策的預期持續升溫,這為股市提供了有利的流動性環境。

高盛在最新的2025年市場展望報告中預計,美國經濟將連續第三年超越其他發達市場,增長率達2.5%,這一積極預期主要得益於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

儘管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可能帶來短期波動,但企業適應新環境後的調整能力往往被市場低估。

板塊輪動:新舊經濟共舞

年底前的美股市場有望出現明顯的板塊輪動,投資者可關注兩大方向:

一是被過度拋售的科技股。以量子計算板塊為例,QBTS在10月22日暴跌15%,RGTI跌近10%,QUBT跌超7%。這種過度拋售反而為長期投資者提供了佈局機會。二是能源與金融板塊。10月22日交易中,能源板塊表現亮眼,漲幅達1.32%,斯倫貝謝漲超4%,英國石油、帝國石油漲超3%。金融股中,第一資本金融漲超1%,巴克萊漲超4%,顯示資金開始流向價值型板塊。

風險與挑戰:不可忽視的逆風

當然,美股在年底前創下新高的道路並非毫無障礙。貿易緊張局勢升級是最大風險點。白宮考慮對使用美國軟件生產的出口產品進行有針對性的管制,這類消息極易引發市場波動。

企業盈利前景的分化也不容忽視。奈飛和德州儀器的疲軟業績提醒投資者,在經濟轉型期,企業盈利能力可能出現顯著分化。此外,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規模突破38萬億美元,長期來看將對經濟增長產生拖累,這一基本面因素不容忽視。

投資策略:如何佈局年底行情

針對2025年最後兩個月的市場環境,投資者可考慮以下策略:

保持板塊均衡配置。在擁抱科技創新的同時,適當配置能源、金融等傳統板塊,把握板塊輪動帶來的機會。

利用短期市場波動逐步建倉。年底前市場可能仍會出現由新聞事件驅動的波動,這為長期投資者提供了更好的入場點。投資者應關注企業基本面改善的趨勢,而非過度擔憂短期政策波動。隨著企業盈利穩步改善、市場信心逐步恢復,美股有望在年底前迎來一波可觀的上漲行情,為2025年畫上圓滿的句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