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奇:快遞「反內捲」見成果 順豐控股及順豐同城價已築底待反彈

分享

在中國內需疲弱、消費信心尚未全面回暖下,今年雙十一購物節成為電商企業衝刺全年業績的關鍵時刻,內地電商龍頭亦已提前展開年度最激烈的促銷戰。阿里巴巴(09988)旗下淘寶及天貓於10月15日率先開展預售,首小時即有35個品牌成交額突破1億元人民幣,整體表現較去年同期理想;京東集團(09618)亦不甘後人,於同月中展開「11-11大促」,截至10月20日,逾5.2萬品牌成交額按年增長超過三倍,顯示即使市場湧現新平台與競爭者,主流平台仍保持強勁表現。

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數據,今年首八個月,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229.4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5.2%,反映實體與電商流通活動持續活躍。地域物流仍是跨境電商的關鍵支撐,預示物流板塊在電商競爭加劇下將持續扮演結構性增長動力,亦是未來投資佈局中不可忽略的增長引擎。

內地物流龍頭有「三通一達」:圓通、申通、中通、韻達,而港人最熟悉的則為巿佔排第6的順豐控股(06936),作為全球綜合物流服務商,主要在中、港、澳提供快遞與快運服務,並涵蓋國際配送及貨運代理業務。旗下另有分拆作獨立營運的順豐同城(09699),專注城市即時配送服務,為中國最大第三方同城快遞平台之一,服務範疇涵蓋餐飲外賣、商超、生鮮、醫藥、零售及個人急送等。截至今年6月底,順豐控股錄得中期收入1,468.58億元,按年增長9.3%;純利則按年上升19.4%至57.38億元。同期,順豐同城錄得收入102.36億元,按年增長近五成;純利更按年飆升1.2倍至1.37億元。

內地物流需求持續旺盛,惟市場長期關注多家物流巨頭之間會否出現割價競爭,導致內捲與惡性循環。行業規模不斷擴張,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今年首9個月中國快遞業務收入累計達10,857.4億元,按年增長8.9%。其中,9月快遞業務收入增長7.2%至1,273.7億元,遠高於8月增幅4.2%;快遞業務量達168.8億件,按年增長12.7%,與前月相若,反映行業內捲情況開始緩解,企業定價能力逐步恢復,有利盈利表現。

內地近月積極推動「反內捲」政策,相關措施已始見成效,行業競爭格局逐步重整,多家物流企業已於9月在部分地區上調快遞收件價格,尤以低價包裹最受影響。順豐控股公佈其9月速運、供應鏈及國際快遞物流業務合計收入達270.07億元,按年增長8.9%,高於全國平均增速,顯示其規模效應正逐步釋放,收入增長將更見明顯,由此可見「反內捲」政策有望成為推動行業股價的新動力。另一方面,順豐同城的即時配送服務需求增長迅速,外賣行業競爭激烈,但其與核心客戶建立穩固合作關係,降低依賴單一平台,加上在食品與非食品市場的雙線佈局,配送服務已由餐飲擴展至多元產品,有效提升成本效益與盈利能力。

根據中國快遞及物流行業數據,順豐控股市佔率約8.2%,市場排名第六,但其聚焦高端與跨境件,單票收入為行業平均的3倍。順豐同城在中國即時配送(同城配送)行業中屬第三方即配龍頭,在非平台型配送服務商中排名第1,整體行業排名第3,僅次於美團配送與餓了麼蜂鳥,即配市場份額約為10.9%。兩公司在各自領域均擁有約一成市佔率,在中央政府推動反壟斷與反內捲政策之下,具備規模且市佔仍有提升空間的物流企業,最值得看高一線。兩者股價近期分別在約36元及12.3元水平築底,現價具收集價值,中短線目標分別上望41.5元及15.5元。

瑞城證券分析員張嘉奇
本人沒有持有上述股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