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市場焦點,無疑繼續圍繞中美貿易談判的最新進展。對「追劇」的投資者而言,劇情似曾相識:上周特朗普突然放硬話,掀起中美貿易戰2.0升級恐慌,全球股市再度繃緊神經,亞洲主要市場全面深度調整。港股更不例外,一度急挫至25,145點,市場普遍擔憂25,000點大關岌岌可危。
就在投資者由「進取」轉為「審慎」之際,中美關係僅數日後又急轉「緩和」。特朗普突然釋出善意,稱願與中方達成公平貿易協議,並傳出兩周內將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配合中國第三季GDP增長符合預期,市場相信全年增長目標有望達成,顯示美國關稅戰未有重創中國經濟。再加上市場憧憬本周召開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將推出進一步刺激經濟措施,在利好消息、數據與預期帶動下,港股周一至周二累升780點,恒指重返26,000點關口,氣勢似乎「返晒嚟」。然而,大市尚未喘定,中美談判再現變數。特朗普突又改口,稱兩國元首會晤「可能取消」。消息一出,內地股市膠著,港股昨日(22日)隨即回吐,全日低見25,653點,終收25,781點,26,000點僅守一日即告失守。在成交持續萎縮、政局未明之下,大市前景確實難以捉摸。建議投資者切勿過份進取,100天線(25,152點)支持位至為關鍵,絕不容有失。
筆者認為,政治市下股市走勢往往模糊且舉步維艱。即使高開,亦因市場對政局不穩缺乏信心,容易出現「高開低走、逢高必沽」格局。目前港股正陷「政治市」漩渦,昔日強勢光環已有所褪色。過去港股給人「堅韌」印象,調整通常短暫,遇利好消息即在大成交配合下強力反彈。北水湧入,成交動輒三四千億,反彈一浪高於一浪,投資者慣性「見調整即博反彈」,情有可原。但本周反彈卻與過往大不同:成交未突破2,500億,北水雖有淨流入,但規模明顯縮減。數據顯示,恒指於傳統10月「股災月」迄今累跌1,137點,欠缺成交支持下,反彈銳氣不足,觸及26,200點阻力區後沽壓即現。科技股帶頭回落,更令跌勢加劇,投資者不免有「彈散」之感。
現階段難言港股能否擺脫「十月魔咒」。北水力度與成交能否放大,將是關鍵指標。建議投資者先行觀望,短線操作為上。在不明朗市況下,可留意防守性較高的內銀股,其中招商銀行(03968)走勢一向強勁,值得納入觀察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