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技的隱藏瑰寶

分享

稀土,其實既不算「稀有」,也非「土壤」,而是如鋁鐵般的金屬,在地殼中的豐富程度更甚至高於銅。那麼,為何擁有稀土資源會如此關鍵呢?土耳其近期宣佈發現龐大稀土儲備,又將對全球經濟帶來何種影響呢?

稀土的「超能力」
稀土元素(REEs)是一組17種化學性質相近的金屬元素,可分為輕稀土與重稀土,兩者價格懸殊,重稀土通常遠高於輕稀土。雖然它們在地殼中並非特別罕見,但開採過程極其困難,形成高濃度的經濟可採礦床亦需付出高昂成本。正因這一特性,稀土供應才會面臨瓶頸。
稀土元素的獨特屬性,使其在高科技領域不可或缺,是當今科技轉型的基石。這些元素擁有優異的磁性、發光性和電化學特性,不僅提升產品效能,還驅動全球能源轉型。隨著淨零排放目標推進,電動車和風電需求激增,預計到2030年稀土需求將翻倍。在國防與AI領域,稀土也同樣關鍵:用於F-35戰鬥機、潛艦雷達、導彈導引系統,以及AI晶片的半導體製造。這些隱藏在地球深處的寶貴資源,能成為各類高科技應用的核心材料,從而突顯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戰略價值。

全球版圖的「黑馬」
土耳其的稀土發現,為全球供應鏈注入新變數。該國近日公布,在貝伊利科瓦區(Beylikova)發現稀土資源,估計儲備高達1,250萬噸。這次發現的礦床總資源量約6.94億噸,包括至少10種稀土元素如鏑、釹和镨,這些是用於電動車和再生能源設備的關鍵原材料。更重要的是,礦床位置淺表,有助降低開採成本。若經國際認證通過,此儲備將使土耳其躍升為全球第三大稀土儲備國(僅次於中國和巴西),大幅提升其在歐亞地區的戰略地位。

土耳其在全球經貿格局中獲得顯著議價能力,能源部長表明,該國正與中國、美國、歐洲、加拿大和澳洲等多國洽談,尋求合作夥伴提供國內提煉和加工礦物所需的技術,同時強調須包含技術轉移和本地生產承諾,以確保經濟效益留存國內。對全球市場而言,土耳其的崛起提供非中國來源的替代選項,特別利於歐洲綠色科技產業的發展。分析估計,此儲備若經認證,將使非中國全球儲備增加17%。

是誰掌握著稀土王牌?
一直以來,中國長期主導市場,其產量和精煉能力對全球科技供應至關重要。全球稀土供應高度集中。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24年的統計,全球稀土資源總儲量約11,000萬噸。其中,中國儲量4,400萬噸,巴西2,100萬噸,合計佔全球約六成。2024年,國際能源總署的統計顯示中國在全球稀土礦採中的佔比約為60%,在永久磁鐵製造中控制尤其明顯。若計算精煉能力,中國的主導地位更為顯著,讓國佔全球逾90%,掌控供應鏈上游至下游。

這一格局帶來顯著地緣政治和環境風險。例如,美國過去數年約有七成稀土進口來自中國,一旦供應中斷,將衝擊該國的高科技產業。環境方面,中國高效礦業雖支撐全球需求,但廢棄物問題促使澳洲和美國轉向綠色開採技術。因此,土耳其的發現異常重大,其資源若獲最終認證,將能緩解部分依賴。

稀土拉鋸戰下的投資熱潮
隨著美中貿易衝突的變化,稀土資源的供應鏈亦變得動盪不安。全球最大供應商中國今年4月起管制多種稀土元素的出口,美方則推出相應反制措施;短期內,供應緊張不斷推升稀土價格,尤以重稀土為主。長遠來看,市場意識到對單一供應的過度依賴,這將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並刺激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國擴張本土產能。

波動加劇,提醒投資者需評估貿易戰的連鎖效應,並轉化為投資策略。除了直接投資稀土元素以乘其價格上漲趨勢外,相關投資工具如ETF和基金亦備受熱捧,此熱潮甚至超越科技巨頭們的追捧程度。下圖可見,VanEck稀土相關ETF年初至今漲幅達80%以上,而期內「七雄指數」雖勁升兩成多但仍不及前者強勁。稀土相關投資不僅展現強勁成長潛力,在當前地緣環境變數多多之際,原來還兼具避險功能。

投資AI不止看股票——供應鏈的隱藏機會
投資AI發展時,由供應鏈延伸至為關鍵,單純留意科技股或會錯失不少隱藏的機遇。AI伺服器、晶片和數據中心等基建是一門,稀土磁鐵及電化學等原材料是另一門,還有更重要的核能電等等。然而,上述各項歸根究底是一種新興商品,風險遠高於傳統投資,透過基金或ETF進行投資會是更穩妥的途徑。
此類工具的優勢在於廣泛涵蓋稀土供應鏈,從開採到應用,藉此降低單一風險。隨著土耳其發現和美中緊張加劇,這些投資工具吸引全球資金流入,強化市場流動性,並能提升投資組合的多樣性,特別適合長期配置,值得納入考量以捕捉綠色轉型與科技浪潮。投資者應保持警覺,制定穩健策略。

康喬, CFA®
投資與策略研究主管
美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證監會持牌代表牌照BTY538)
讀者如有任何查詢,歡迎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或致電2809 3885與美聯金融集團代表聯絡。本文章並不構成對任何人士提出任何交易的招攬、邀請或建議。文章內容純屬筆者個人意見,所有內容資料只供參考。投資涉及風險,基金價格可跌可升,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讀者如作出任何財務決定前,應細閱有關產品之銷售文件,考慮其產品的性質、條款以及風險。據香港證監會持牌人操守準則所適用的範圍及相關定義,分析員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 (1) 在文章發出前30日內曾交易報告內所述的股票、債券等證券;及 (2)在文章發出後3個營業日內交易報告內所述的股票、債券等證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