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理想汽車(02015)在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競爭加劇與宏觀經濟放緩的背景下,交出了一份穩中見進的中期成績單。儘管整體收入按年輕微下降,但公司通過持續優化成本結構與強化產品矩陣,實現由虧轉盈,展現出較強的經營韌性與現金流管理能力,為全面進軍純電市場打下基礎。
收入略降 盈利改善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理想汽車錄得總收入人民幣561.7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約2.0%,其中車輛銷售收入為535.6億元,其他服務收入約26.1億元。雖然交付量受宏觀壓力與新車型轉換期影響略有波動,但整體毛利仍保持穩健,期內毛利總額達113.9億元,毛利率約20.3%。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成功扭轉上年同期經營虧損,實現經營利潤約10.99億元(2024年上半年虧損1.17億元),反映管理層有效控制成本並改善營運效率。研發支出下降至53.2億元(同比減少12%),主要由部分新車專案進入量產階段,前期資本化開支減少。銷售、一般及行政開支為52.5億元,同比下降約9%,顯示公司在擴張與成本之間取得平衡。
以非美國公認會計準則計(Non-GAAP),理想汽車上半年淨利潤達27.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近12%,這項指標剔除了股份支付與稅項減值影響,更能反映經營實力。資產負債比率為54.3%,略低於去年底的56.1%,流動性保持健康。
行業競爭白熱化與轉型分化
2025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進一步提升至逾40%,但市場競爭明顯加劇。比亞迪、華為問界、小鵬與蔚來等品牌紛紛推出高端純電SUV及MPV,價格下探、補貼減退及消費疲弱,使行業毛利承壓。
在此背景下,理想汽車的「增程式混動」策略仍具一定防禦力。該技術在長途續航與能源補給上兼顧靈活性,對家庭用戶仍具吸引力。公司上半年主要銷售車型包括理想L7、L8及L9系列,維持中高端家庭市場領先地位。根據乘聯會數據,理想在30萬至50萬元區間的市佔率保持在約10%,穩居中國新能源品牌前五名。
不過,行業結構正在分化。純電技術的進步與充電網絡完善,使消費者逐漸轉向純電車型。理想汽車的挑戰在於如何從「家庭智能車」向「純電智能出行平台」過渡,既要守住增程市場,又要在純電領域建立新優勢。
純電i系列與生態佈局
理想汽車管理層在報告中指出,2025年下半年將進一步豐富產品矩陣,推出家庭五座純電SUV – 理想i6,預計於9月發佈,標誌公司正式邁入純電時代。該車將採用自研800V高壓平台與快充技術,搭配公司自建的「理想超充網」,目標於年底前建成4,000座充電站,為品牌轉型提供基礎設施支撐。
在研發策略上,公司強調「以用戶為核心的智能體驗」。除車載系統與自動駕駛算法外,理想將進一步推動智能座艙、生態互聯與車雲平台開放合作,打造家庭式「第三生活空間」。這與華為、小米等智能車品牌的思路接近,顯示理想正向「科技+生活」雙軌定位演進。
在營運層面,公司計劃持續優化銷售與售後網絡。截至上半年,理想在全國已建成超過600間零售中心與450個服務據點,覆蓋中國大部分一、二線城市。管理層表示,未來將重點下沉三、四線市場,同時加強海外市場可行性研究,為2026年前的國際化部署作準備。
此外,公司在資本開支方面保持審慎,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資本承諾為人民幣86億元,主要用於生產設施與設備建設。這顯示理想仍在為擴產及新車型量產做長期準備。
經歷高速擴張期後,理想汽車正進入「從規模增長到質量經營」的轉型階段。管理層提出三項核心方向:一是保持現金流穩健,二是鞏固研發優勢,三是推動品牌升級。公司強調,未來將以盈利性增長為導向,兼顧技術創新與成本效率。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成報立場及不構成銷售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