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鐵珊:港鐵「鐵路營運與物業發展」雙引擎策略繼續帶來結構性增長

分享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潘鐵珊先生指出,港鐵(00066)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的中期業績顯示,集團在後疫情時代的復甦軌道已全面確立,並透過「鐵路+物業」雙引擎策略把現金流與盈利推向歷史新高。期內總收入達273.60億港元,同比下跌6.5%,若與疫情前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吸引,反映核心交通業務已擺脫客流陰影,並疊加新線通車效應,帶來結構性增長。最矚目的是股東應佔淨利按年增27.50%至77.09億港元,每股盈利1.24港元,中期息同步上調至0.42港元,派息比率吸引,凸顯管理層對現金流的信心。

鐵路業務本身持續釋放動能。上半年本地客運量按年升9.2%,過境線更因高鐵香港段班次加密而錄得38%的反彈,帶動車費收入突破170億港元,創下2018年以來最佳半年紀錄。與此同時,東鐵線過海段、屯門南延線及小蠔灣站物業發展相繼啟動,使鐵路延伸產生的邊際收益遞增,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46.8%提升至49.3%,首次逼近五成大關,顯示規模效應與數碼化維修策略奏效,成本增幅僅3.6%,遠低於收入增速。

物業發展分部則成為盈利躍升的最大驚喜。期內錄得物業發展利潤55.42億港元,按年激增2.2倍,主要來自「港島南岸」第3、5期與「日出康城」第12期「凱柏峰」的入帳,連同深圳「天頌」二期餘貨,合共貢獻逾89億港元利潤。管理層更宣佈啟動「小蠔灣」上蓋第一期及黃竹屏項目,預計2027年起分階段帶來逾200億港元現金流入,為2026至2028年盈利增長提前鎖定彈藥。商場方面,隨著國際旅客回流,香港站「圓方」與九龍站「Elements」出租率分別回升至98%及97%,零售租金收入按年升14%,並引入多家國際奢侈品牌,平均每平方呎租金突破260港元,較2019年疫情前再高出8%,印證港鐵黃金地段網絡價值持續放大。

展望2025年下半年,隨著「將軍澳-藍田隧道」通車強化跨區連接,以及「高鐵動臥」夜行列車開通,港鐵客流與非票收入可望延續雙位數增長;配合北環線第一期2026年動工所衍生的物業發展權,市場普遍預測集團2025全年盈利將突破160億港元,再創歷史新高,為股東帶來持續可觀的股息與資本增值。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潘鐵珊先生認為,可考慮於現價買入,上望33元,跌穿29元止蝕。

潘鐵珊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
本人沒有持有相關股份,本人客戶持有相關股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