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歲末,華爾街總要討論兩件事:11至12月的季節性行情,以及所謂的「聖誕老人行情」。歷史告訴我們,年末常是股市較順的兩個月,但也提醒我們:季節性只是風向,真正決定走多遠的,仍是基本面與政策。站在2025年11月,本欄嘗試把兩者揉合,給出今年底美股的最可能走法與風險邊界。
就長期統計而言,11月與12月向來位居美股月度表現前列。多個研究與媒體的歸納顯示,這兩個月合計平均上漲約3%左右,勝率在七成上下,屬於「順風檔期」;其中,年底最後五個交易日加上新年首兩日的「聖誕老人行情」(Santa Claus Rally)尤受關注,自1969年起,標普500在這七個交易日的平均漲幅約1.3%,勝率約76%,被視為對翌年風險偏好的「微型晴雨表」。
若將視角再拉長,季節性脈絡更清晰:市況常在9月走弱後,自10月中旬起修復,11至12月延續反彈;不少機構稱之為「最佳六個月」的一部分(道瓊與標普自11月開啟的強季),小型股常在歲末兩周「補漲」。需要強調的是,這只是統計「傾向」,並不等同交易「必勝」(研究亦提醒,日曆效應很難單獨成為可重複獲利策略)。
2025年的支持與牽制
基本面:到11月初,標普500第三季財報「超預期比例」高於十年均值,全年與未來數季的獲利展望維持兩位數成長,FactSet的跟蹤顯示,2025年全年EPS預計成長約12%;對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市場亦預期多個季度維持雙位數增速,顯示盈利循環仍在擴張期。盈利「回到台上」,是年末做多的重要底氣。
政策面:聯準會在9月降息後,市場焦點轉向12月是否再降。高盛研究在11月初評估,隨就業降溫,12月再降息的機率仍在(儘管鮑威爾強調不是板上釘釘),利率尾端的下行,歷史上有利於估值維持與年末風險偏好。
情緒與資金:今年5至10月美股提前走出一波「淡季不淡」的強勢,媒體統計稱這段時間的表現為1950年來最強之一,令市場在11月初已處在高位並出現「貪婪/超買」討論;但同時也指出,1945年以來11至12月合計均值約3.1%、勝率近76%的背景仍在,投資人正在「鎖利」與「追年末行情」之間權衡。
街頭目標:華爾街對2025年年末的標普落點分歧,但主流仍偏正向,高盛提示未來十年美股年化回報可能在6.5%左右、AI是主要上行變數;這種「長期中性、短期偏多」的框架,也在引導年末資金部位調整。
綜合季節性、盈利與政策三線索,本欄對2025年剩餘兩個月的推演如下:基準情境(機率最高):溫和上行、波動不缺。第三季財報支撐、對第四季與2026年盈利的再上修,加上12月存在再次降息的「期望值」,使得指數有望延續歷史偏多的11至12月走勢;若「聖誕老人行情」如期出現,年末收高、明年開局偏正的機率提高(歷史上,SLR為正時,翌年標普平均回報約10%)。在此情境下,指數走法更像「台階式」:強勢板塊(AI/半導體、雲/軟體)領漲,其次是年內相對落後、受惠於利率回落的耐用消費與地產鏈,權重藍籌撐住估值中樞。
上行情境:降息落地+廣度擴散。若12月確實降息且通膨數據配合下行,疊加小型股在歲末常見的「兩周補漲」,市場可能出現「指數抬頭、廣度擴散」的快段。此時板塊輪動加速,週期與金融的相對表現有望改善,年末收在機構目標區間上緣更可期。
下行情境:政策不確定反撲或集中度風險釋放。高估值結合頭部權重的集中,一旦遭遇關稅/地緣或監管意外,或AI主線短期「去擁擠」,亦不排除先跌後穩的走法,甚至出現著名機構領袖所警示的10至20%回撤窗口,但在盈利未明顯轉壞、流動性邊際寬鬆的大前提下,這類回撤更可能提供明年配置的「低吸時間窗」。
投資含義:節奏勝於方向,年末偏多是大概率,但更常見的是「拉回即上」的震盪上行;盈利與現金流為王,基本面韌性的龍頭能更好穿越波動;把握廣度擴散,若利率下行得到確認,關注今年表現落後、但受益於資金成本下降的板塊輪動;紀律風險管控,面對政策與集中度風險,倉位分散、分批交易與事件前後的對沖,仍是年末的必要功課。
撰文:美股上市公司iO3(NASDAQ:IOTR)投資者關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