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咖啡愛好者,靜下來沖泡咖啡總是一天中最療癒的時刻。過程彷彿是一場全新的探索之旅,探索不同產地的咖啡豆,感受各式獨特的風味,讓人渴望更多。近期,港府釋出好消息,計劃放寬商品交易和投資的限制。這意味著,不單是咖啡,未來將有更多機會讓我們能安坐家中,享受來自世界各地的各類農產品和材料。
局勢多變 本港地位更關鍵
金發局提出三大建議,呼籲香港加強大宗商品的現貨交易基礎、完善相關基建,並穩定重要商品的供應鏈關係。事實上,全球貿易局勢不斷變化,各地供應商及需求方都希望分散進出口對象,以降低集中性風險。特別是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的龍頭,其出口對國際貿易關係變化尤為敏感。這背景下,香港作為一個中立且可靠的戰略貿易樞紐的角色顯得尤為關鍵。
若港府進一步放寬相關規範,將有利於將香港打造成全球商品交易的重要樞紐。相關政策預期將吸引更多外來資金,並激活交易活動。隨著商品在全球投資組合中的重要性迅速上升,這一趨勢無疑將為投資者帶來更多機會。
全球供應鏈早已明顯轉化
近十年,經歷過「貿易戰1.0」和COVID-19疫情的兩大挑戰,大大小小企業均開始意識到供應鏈過份集中,會帶來嚴重的依賴度,盈利面更顯脆弱。進出口貿易限制增加,不僅會影響生產進度,還會直接影響到成本控制。
根據2021年Reshoring Initiative的研究,自疫情爆發以來,超過60%的美國企業已重新評估其供應鏈策略。一方面,不少美國企業選擇將生產設施搬回本土或轉移至其他亞洲國家,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與此同時,生產線回流亦帶動美國本土的就業機會大幅增加。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疫情後接近兩成的美國製造業工廠考慮將生產線移至東南亞國家,包括越南和泰國,這凸顯了供應鏈多樣化的趨勢。這一比例僅反映疫情後的初期狀況。隨著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國際貿易摩擦加劇,預計未來這一數字將持續上升。企業在重組供應鏈的過程中,加工成本的增加與商品價格的波動已成為新常態。對於投資者來說,在這樣的環境中尋找優質的商品投資機會成為了一項挑戰。
貿易關係的演變
自2017年美中貿易戰爆發以來,貿易關係發生了顯著變化。在最初的關稅政策下,中國商品的關稅高達25%,這對美國的消費者和企業造成了重創,並促使他們尋求其他供應方。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自那時以來,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比例大幅下降,從2017年約20%降低至2025年的11%。這一趨勢讓歐盟和東南亞等其他市場獲得了機會。
有跡可循,中國的農產品出口逐漸轉向其他市場,如巴西和阿根廷。根據行業報告,2019年中國對巴西的農產品進口增長了55%,而同期對美國的進口卻下降了40%。此外,美國在穀物出口方面也受到貿易戰的影響,尤其是大豆期貨價格從2018年的高位1,061美元跌至2019年的低位791美元,大跌約四分之一,投資者的信心因此受到重創。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貿易政策的變化不僅影響了兩國之間的直接貿易,還對整體全球供應鏈的運作模式產生了深遠影響。美國與日本、歐盟等傳統盟友的貿易關係得以重振,雙方的貿易量在過去幾年中均有所增長,特別是在技術和農產品領域的合作上,為投資者創造了新的增長機會。
商品投資帶來機遇
伴隨著這些貿易和供應鏈的變化,一些商品的價格和ETF的表現尤為突出,顯示出市場對新動態的反應。例如,農產品方面,由於供需關係的變化和投資策略的調整,2021年農產品價格普遍上漲,其中大豆價格更是以倍數計算的幅度上升。這一情況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某些農業ETF,並實現了雙位數的回報,反映出市場情緒的轉變。
能源市場同樣面臨挑戰。隨著全球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持續增長,價格在過去幾年中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而大幅波動。回顧過去的「能源危機」,儘管持續時間短暫,油價的上漲幅度卻異常劇烈。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油價,能源股的表現也提供了許多投資機會。
展望未來,政府政策的變化、貿易關係的演變以及全球供應鏈的調整,為商品投資描繪出一幅複雜而充滿潛力的畫面。香港政府的放寬政策,毫無疑問是邁向這一新時代的第一步,有助香港在全球商品交易市場中崛起。商品將在應對當前及未來的經濟挑戰中扮演重要角色,企業與投資者都應專注於這些潛在的投資機會。如何有效把握這些變化,將成為每位投資者面臨的重要挑戰與考驗。
字數︰1,672
圖︰5
康喬, CFA®
投資與策略研究主管
美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證監會持牌代表牌照BTY538)
讀者如有任何查詢,歡迎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或致電2809 3885與美聯金融集團代表聯絡。本文章並不構成對任何人士提出任何交易的招攬、邀請或建議。文章內容純屬筆者個人意見,所有內容資料只供參考。投資涉及風險,基金價格可跌可升,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讀者如作出任何財務決定前,應細閱有關產品之銷售文件,考慮其產品的性質、條款以及風險。據香港證監會持牌人操守準則所適用的範圍及相關定義,分析員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 (1) 在文章發出前30日內曾交易報告內所述的股票、債券等證券;及 (2)在文章發出後3個營業日內交易報告內所述的股票、債券等證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