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永佳集團(00321)自1975年創立以來,已發展成為一家業務涵蓋紡織製造及零售分銷的綜合企業,並於1992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2025年正值集團成立五十周年的重要里程碑。集團的核心業務包括針織布、棉紗及成衣的生產、銷售與整染,並分為紡織及成衣業務與零售及分銷業務兩大板塊。紡織業務以中國內地東莞及越南為生產基地,憑藉技術優勢與雙地製造佈局服務全球客戶;零售及分銷業務則自1996年以《Baleno》品牌為核心,在香港、中國內地及印尼經營逾300間實體店,同時發展電商、寄售及特許經營模式。
集團公佈了截至二零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中期業績,期內總收入較去年同期下跌9.6%至27.118億元(港元,下同),原因在2025年,集團面對全球經濟持續的宏觀逆風,特別是自四月起美國實施高企且波動的關稅政策,加劇了國際貿易的不確定性,導致買家採購策略更為保守。然而,集團通過積極的成本管理和生產效率的提升,成功將毛利率由24.0%提升至27.6%,使得股東應佔溢利增長10.6%至1.123億元。若剔除2024年同期因廣州倉庫徵收而錄得的8,880萬元非經營收益,核心溢利的增長率更達到447.8%。中期股息每股4.0仙,派息率為49.2%,體現了集團對股東回報的重視。
在紡織及成衣業務方面,收入減少8.5%至22.659億元,佔集團總收入的83.6%。儘管收入有所下降,但毛利率上升3.6個百分點至21.2%,分部溢利增長30.5%至1.675億元。集團的「中國+越南」雙生產基地模式在應對貿易風險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有效協助客戶分散區域風險。同時,集團持續優化原材料採購策略,強化成本控制,並提升營運資金管理。越南廠房的二期項目於2025年8月奠基,預計將進一步提升產能和生產效率。
零售及分銷業務的收入則減少14.9%至4.457億元,佔總收入的16.4%。收入下降主要由於集團持續精簡中國內地及香港的實體銷售網絡,以應對零售市場的結構性挑戰及消費模式的轉變。然而,零售及分銷分部的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54.6%提升至60.1%,分部虧損減少57.6%至4,250萬港元。在中國內地,集團推動班尼路品牌轉型為專注電商的休閒服品牌,商品交易總額(GMV)按年增長45.9%。在香港,集團透過針對性推廣活動和產品組合優化,應對「北上消費」及網購平台的競爭,並於夏季開始出現初步穩定跡象。
展望未來,集團將繼續專注於市場多元化,拓展中國內地市場並鞏固美、日、韓、歐客戶群。在零售方面,集團將持續優化實體店網絡,並優先推動電商業務的擴展。
總結:集團紡織及成衣業務長期客戶群穩健,零售及分銷業務虧損持續減少,有望全年業績盈利再推高。再看現金及銀行結餘16.071億元,流動比率、銀行貸款總額及淨資本負債比率分別為3.2倍、5.359億元及-0.2倍,現金實力雄厚,市值也是13億元,值得關注。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且未持有上述股票。以上純屬個人意見策略,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