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週,加密貨幣市場再度上演驚心動魄的劇情。比特幣(BTC)從 95,000 美元上方一路急瀉,最低一度跌破 81,000 美元,創下六個月新低。大量連鎖性爆倉、ETF 資金撤離、巨鯨拋售、量化指標惡化——所有壓力在同一時間點湧現,使這次回調成為今年第二次「全市場級別」的恐慌事件。
然而,跌破 90,000 並不代表牛市終結。相反,從各項鏈上數據、ETF 動向與宏觀環境來看,這次暴跌更像是「牛市中段的洗牌」——充滿風險,也蘊藏契機。
本週,我們從五大方向解析當前形勢,並總結下階段市場最值得關注的訊號。
一、比特幣暴跌主因:利空疊加、全面踩踏
這次 BTC 下跌並非單一事件引起,而是多股力量疊加所致:
① ETF 資金 9.03 億美元淨流出——今年第二大規模
比特幣現貨 ETF 在 11 月 20–21 日錄得 9.03 億美元單日淨流出,寫下六個月來的新紀錄。
ETF 在 2024–2025 年牛市扮演核心角色,因此資金外流相當於市場主要買盤撤離,對價格形成直接壓力。
② 全網 19 億美元爆倉
隨着 BTC 在短時間內快速跌破 90k、85k、82k,多頭連環被「強制減倉」。
加密合約市場在 48 小時內出現 19 億美元爆倉,是今年第二嚴重的爆倉潮。槓桿多單在 BTC 從 92,000 跌向 85,000 時出現連環斷裂,進一步加速跌勢,形成典型「瀑布式踩踏」。
③ 巨鯨14年沉睡錢包甦醒,拋售 13 億美元 BTC
兩個「Satoshi-era」錢包在本週突然轉移並拋售累計 13 億美元 BTC(部分交易透過 CEX),消息一出引發市場恐慌。
這類「老派巨鯨」拋售通常會被視為 市場短期見頂 或 高位套現 的訊號,心理層面殺傷力極大。
④ MSCI 把多家與加密高度相關的科技股踢出指數
包括 MicroStrategy 等公司面臨「MSCI 指數成分股調整」,大量指數基金將被迫減倉,間接導致比特幣敏感度提高、波動放大。
MSTR 本周股價重挫,也對市場情緒造成負面效應。
⑤ 宏觀面偏空:高利率+避險情緒上升
近期美國經濟數據優於預期,使市場認為 Fed 12 月不會降息。
全球股市震盪,美債殖利率反彈,避險情緒升溫,風險性資產遭拋售。
因此,比特幣面臨「風險偏好下降+槓桿過高」的雙重壓力,暴跌也就不足為奇。
二、是熊市開始?還是牛市的中場調整?
根據本週多篇機構分析文章,目前尚沒有明確證據顯示牛市終結,反而:
● JPMorgan:比特幣仍被低估
JPMorgan 本週重申其 2025–2026 目標區:BTC 公允價值約 170,000 美元
(前提:ETF 資金流回升、監管清晰化、寬鬆周期重啟)
JPMorgan 甚至指出,BTC 目前價格較黃金在儲值屬性上「顯著低估」。
● BTC ETF 流入在週末大幅回升
根據最新數據(11 月 23 日),多家媒體已確認 ETF 再度恢復正流入,單日達 3.93 億美元。這代表機構買盤並未離場,只是在等待更好的入場點。
● 供應面偏強:長期持有者(LTH)幾乎沒拋售
鏈上分析顯示:
90% 的拋售來自短線交易者
長期持有者的供應下降幅度極低
這種情況往往代表市場恐慌,但長期資金沒有覺得這是終點。
● MICA:Q4 是「重新定價」期,而非熊轉熊
MICA 的宏觀報告指出,Q3 的牛市行情過熱,因此 Q4 需要:
洗掉高槓桿
重建現貨買盤
讓價格回到均衡帶
這種調整並非反轉,而是下一輪漲勢的前置動作。
三、另一個被忽略的訊號:機構「並未減碼」,而是在加碼基礎設施
1. 美國正在調查大型加密平台洗錢案
英國 NCA 公布洗錢網絡細節,涉及高達 22 億美元。
雖然聽起來是利空,但市場注意到:
這類案件會加速監管框架完善,進而吸引更多保險基金、主權基金合法進場。
2. JPMorgan、Citigroup、Mastercard 多項與 crypto 相關新服務公布
本週多篇報導指出:
JPMorgan 正研究 比特幣與以太坊作為抵押品
Mastercard 正推動 穩定幣風險框架與收購 Zerohash
Citi 研究 資產代幣化與跨境結算模型
這意味著雖然比特幣跌,但金融基礎設施正在快速制度化。
3. Vitalik 發表量子抗性技術時間表
他指出,量子攻擊在 10 年內不會威脅加密貨幣,但 Ethereum 已準備分階段升級密碼學。這反而強化市場信心,使 ETH 中線比 BTC 更耐跌。
四、那麼,後市怎麼走?(三種可能場景)
情境 1:短期回升至 90–97k(40% 機率)
條件:ETF 連續三天淨流入、美債收益率回落、Powell 或財政部釋出鴿派口風
從前兩天的 ETF 流入來看,此情境已在發生。
情境 2:震盪整理 80–90k(45% 機率)
條件:ETF 流入時強時弱、監管消息反覆、市場持續去槓桿
BTC 會進入 2–6 週的橫盤震盪區。這是一種典型牛市後段「消化期」。
情境 3:跌向 74–78k(15% 機率)
必須同時滿足:美股出現急挫、Fed 突然轉向鷹派
出現更大型巨鯨拋售
目前並無此跡象,但需提高警覺。
五、什麼訊號最值得留意?(本週重點清單)
✔ 1. ETF 流入是否能連續超過 3 天?
✔ 2. 長期持有者(LTH)是否開始拋售?
✔ 3. 巨鯨的動向
✔ 4. 美元指數(DXY)是否突破 108?(若突破,BTC 壓力會急劇上升。)
✔ 5. 今年最大事件:11–12 月美國是否降息?
六、結論:不是熊市,而是「牛市中段」的殘酷調整
從鏈上、ETF、機構動向綜合判斷:
目前不是熊市開端,而是牛市後段常出現的「高位深度回調」。
投資人應注意:
短線:波動將非常大(80–95k 區間反覆震盪)
中線:回到均衡帶後,下一波行情(100–120k)仍有機會在 2026 Q1 出現
長線:機構化+監管完善,2025–2026 的比特幣仍具強勁升值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