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一週 第12期 :捕捉兩會機遇  留意相關板塊

分享

捕捉兩會機遇  留意相關板塊

適逢3月,兩會於北京舉行。其熱議話題一直都是投資啓示,當中推出的政策均帶動相關板塊上升。現時中美貿易的糾紛仍未解決,投資可謂步步驚心。今期請來3位專家拆解兩會帶來的機遇。

劉慧詩

兩會政策:香港迎大灣區機遇

2019年度全國兩會已經開幕,相信好多人都想知道有什麼政策有利香港經濟,我們在新聞中亦經常聽到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政策,以及共建一帶一路,在兩會當中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有頗大篇幅,大灣區更是習近平主席親自擬定的國家級戰略,相信一定會成為香港未來發展的重頭戲,而香港的參與亦十分重要。港澳辦主任張曉明表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港澳大灣區建設,他形容「於重複中見要義,平實中顯亮點」,可見香港一直都「受關懷」,李克強總理亦表示支持港澳抓住大灣區機遇,香港必須積極與其他大灣區城市合作,以及互取優勢。現時中國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時刻,國際多變嘅局勢更添複雜性,香港對中國發展仍然是十分重要,其獨特性在於中西文化匯聚、獨立關稅和自由貿易港口。如香港想同中國同步向前,就要積極配合發展政策。

大灣區範圍由包括廣東省的城市: 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以及澳門香港兩個特區,統稱「9市2區」。香港除了發揮本身國際金融及航貿中心及離岸人民幣業務優勢外,其位置被定為「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及「一帶一路投融資平台」。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之一, 相信將來會有更多內外資透過香港進行投資和交易,有利帶動就業率,增加本地精英人才。加上高鐵及港珠澳大橋已經投入服務,香港與內地、澳門交通網絡深度連上,以後往返不同地區更為便利。而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要重點推進有利於港澳居民進出內地和到內地發展的便利措施,相信將來粵港澳要到大灣區內就業、旅遊及居住亦更為便捷,文化交融亦會加速,實現一小時生活圈,達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願境。

相信大家對「大灣區」這個詞語並不陌生,而且每日都設定特色圖片可以在新聞中接觸到,可見政府高度重視。香港會為「大灣區」和國家服務所需,及早了解內容,才可以把握先機。

鄭明輝

兩會政策:普惠性減稅和結構性減稅並行

2019年中國兩會實施很多政策,這些政策對於經濟及股市亦有利,中國政府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並舉,重點降低製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深化增值稅改革,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 這方面政策對於中國製造業相關的板塊亦會有利。

2019年要明顯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 這樣從而減低企業成本, 另外關於貸款方面,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釋放的資金全部用於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支持大型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增強信貸投放能力,鼓勵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今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清理規範銀行及中介服務收費。完善金融機構內部考核機制,激勵加強普惠金融服務,切實使中小微企業融資緊張狀況有明顯改善,綜合融資成本必須有明顯降低。

政策帶動相關板塊

2019年合理擴大有效投資。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再開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川藏鐵路規劃建設。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5,776億元,比去年增加400億元。2019年合理擴大有效投資。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再開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川藏鐵路規劃建設。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5,776億元,比去年增加400億元。這方面的政策大家可以留意以下相關板塊, 例如鐵路相關股份、水利工程的板塊及 基建相關的板塊。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9年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加快在各行業各領域推進「互聯網+」。持續推動網絡提速降費。今年中小企業寬帶平均資費再降低15%,移動網絡流量平均資費再降低20%以上,在全國實行「攜號轉網」。 這方面的政策大家可以留意以下相關板塊, 例如發展大數據相關股份, 藥物相關的板塊及 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板塊。

2019年加快國資國企改革,依法處置「殭屍企業」。深化電力、油氣、鐵路等領域改革,自然壟斷行業要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將競爭性業務全面推向市場。

方澤翹

中央依舊重視環保
上周內地舉行兩會,A股表現強勢,上證一度衝上3100點關口,創了9個月收市新高。受惠內地股市破萬億成交,多家內地券商今年2月盈利錄得數倍增長,當中內地創業板開戶火爆,中國結算系統一度出現「塞車」現象。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從多方面扶持企業發展,提及的「減稅」政策最為觸目,利好民企,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發展。

過往幾年報告一定包括環保議題,今年亦不例外。今年政府聚焦在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問題,當中大氣問題仍是重中之重,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需下降3%,以及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需下降2%。儘管多年「藍天保衛戰」取得不錯成效,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有所下降,但內地目前能源結構仍主要依賴煤電,只有改變能源結構,長遠空氣質素才能保持清新。

過往從事新能源發電的企業多數依賴政府補貼,政府近年開始減少相關補貼,行業持續進行重組整合。內地一方面希望減低環境污染,另一方面扣減各項補貼,在汰弱留強的情況下,筆者認為最後只剩下一眾行業龍頭股,如信義光能(00968)。

行業整合 長遠利好信義光能
信義光能主要在中國從事太陽能玻璃產品、太陽能發電場及EPC服務。2018下半年政府宣布下調光伏補貼政策,新增光伏裝機數量即時下降,令集團18年整體收入減少19.5%至76.72億港元,純利下跌20.1%至18.63億港元。集團產品主要銷售予太陽能發電企業,相關下游企業相對依賴補貼程度較高,補貼減少間接影響集團太陽能玻璃的銷售。

面對需求減少,集團迅速暫停部分生產線以減少庫存積壓。2018年太陽能玻璃的售價在去年年中急速下跌逾兩成,全年新增光伏裝機同比下降約17%。行業經歷了半年的低潮,現時需求開始回穩,太陽能玻璃的售價也見底回升,預計今年售價和銷量能相應提升。

集團業務主要收入分為太陽能玻璃銷售、太陽能發電場業務,以及EPC服務。2018年太陽能玻璃銷售佔了總收入約72.5%,期內收入下跌3.2%至55.62億元,主要是補貼減少和需求放緩影響。另外,太陽能發電場業務因發電容量增加了30.1%至1,868兆瓦,收入錄得30.3%的增長至19.20億元。但集團EPC服務生意慘淡,收入同比下降91.8至1.89億元,內地及海外相關項目都大幅減少。集團現時海外銷售佔總收入比例上升了4.1%至25%,馬來西亞、北美、南韓、印度及新加坡地區銷售額錄得強勁增長。

太陽能玻璃需求見底回升,集團在廣西北海建新生產線,產能在明年將提升38%,加上內地農村太陽能計劃即將落地,預計今年收入同比有所上升。集團的太陽能發電場業務成本逐年下降,毛利現時高達七成半,而且能以固定價上網,長遠是集團的新增長引擎。

集團目前大約有21.79億元的電價補貼應收帳款被拖延,最終此帳款仍可向國家電網公司追回,現時手持7.84億現金,並不足夠應付短期資本需求。上星期以每股3.47元配股3.8億股,相信有助應付今年流動性風險。以現時預測市盈率12.1倍,估值仍有提升空間,投資者不妨在3.3元之下分段吸納,作中長線投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