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承∶金融科技與虛擬銀行

分享

工商專業新經濟

标题∶金融科技與虛擬銀行

今年,環球整個生態環境變動,投資者取向亦有很大改變,特別偏向數碼化技術及產業。而在眾多科技範疇中,金融科技特別受到關注。金融科技範疇眾多,其中就有虛擬銀行。

目前在香港,多家虛擬銀行今年開始陸續投入服務,為市民在傳統銀行以外提供另一個選擇。虛擬銀行是香港金融管理局於2017年提倡的智慧銀行舉措之一。該局於2019年發出8個虛擬銀行牌照,目前已有7間開業。雖然虛擬銀行沒有實體分行,但同樣受金管局的監管,並有參與存款保障計劃,每名合資格存戶有高達50萬港元的存款保障。由於虛擬銀行沒有實體分行,加上有金融科技的幫助,故它除較傳統銀行擁有更高的營運效率,其租金和人力成本亦大為縮減,節省得來的成本便可回饋客戶,為他們提供更優惠的貸款息率。

與傳統銀行相比,傳統銀行普遍歷史悠久,商業模式、電腦系統、以至工作流程基本上都以分行提供的面對面服務為出發點。雖然不少傳統銀行近年都有為客戶提供網上及手機銀行服務,然而很多銀行服務仍然需要到分行辦理,例如開立戶口、敘造定期存款,甚至簡單如更改通訊地址,一般都需要親身到銀行辦理。相比之下,虛擬銀行一開始便以數碼銀行為本位,客戶只需使用手機應用程式,便可以一站式辦理開戶、設立定期存款、轉賬以至更改個人資料等手續。

同時,虛擬銀行為客戶帶來銀行服務的新選擇,除了存款息率較為吸引之外,部分虛擬銀行也有提供私人貸款及清卡數貸款產品。過往,客戶向銀行申請貸款手續往往較為繁複,審批時間較長;而向財務公司貸款雖然批核較快,但息口一般較高,而且對於個人信貸評級或會構成影響,多少為大家帶來心理障礙。虛擬銀行打入貸款市場,正好為消費者帶來多一個選擇。

尤其是今年疫情影響下,金管局建議銀行客戶盡量使用網上或電話銀行、自動櫃員機或其他電子銀行服務。多間銀行透露,疫情下新登記的網上銀行用戶大幅增長,數碼活躍客戶滲透率比去年增加,透過信用卡進行網購的比例亦有所上升,可見疫情推動了客戶更快適應銀行數碼化的進程,但亦代表客戶對銀行數碼服務的要求會愈來愈高。

總的來説,在疫情影響下,許多消費行為模式改變,客戶對網上銀行服務需求大大提升,同時虛擬銀行增加良性競爭,加速整個銀行生態圈及金融科技發展,促成更多嶄新服務及產品出現,對整個行業及客戶皆有好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