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文:未來公司集資的選擇——IPO VS ICO

Abstract Double exposure of Business man touching an imaginary screen against white background
分享

作者:王俊文

未來公司集資的選擇——IPO VS ICO

過去,一般企業若需要大規模集資,往往會選擇上市,即IPO(首次公開發行)。而在互聯網時代,科技企業多了一個成為「獨角獸」的集資選擇,即不斷從機構投資者得到由天使輪、A輪到N輪的創投及私募。而在虛擬貨幣時代,ICO(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發明,更將集資的主力由機構投資者讓渡及一般投資大眾,可謂是眾籌的升級版。但傳統的上市集資之路,仍將是未來10年超大型機構集資的必然考慮之一。

擬上市企業在境內或境外IPO?【黑,小題】

IPO是指非上市企業通過當地證券監管機構的審核後在證券市場公開出售其股份給公眾及機構投資者。在中國註冊的企業若進行IPO,可透過境內IPO和境外IPO。境外IPO主要集中在香港、新加坡和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及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新三板市場的要求相對寬鬆,但再融資的能力相對偏低。中小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上市的要求比較高。主機板市場的要求最嚴格,要到達主機板市場上市的條件會比較難,輪候時間更是相當長。新三板作為國家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部分,政策及市場還處於完善狀態。由於流通量不足,新三板不易有一個大家都認可的公允市場價格,因此多採取協定轉讓形式進行交易。對正在尋求並購的企業或者難以在主機板市場上IPO的企業,在沒有大額度的融資需求下,可以考慮掛牌新三板。但對有融資發展業務需求的中小型企業而言,在香港上市,仍然是一個可以更為優先的考慮。

ICO的確開啟了中小型企業集資的成功之路。只要有良好的商業概念、技術、團隊及市場推廣技巧,ICO所能籌務得到的資金往往比上市更多、規管更少、成本更低。新加坡證券交易所,2017年日平均成交不過十幾億元美金。不少國家的證券交易所也是交投淡薄。ICO這個籌募資金的形式,對各國的證券交易所不啻是一個威脅。若果這些各地的証券交易所不思進取,不主動將虛擬貨幣交易納入交易所的服務當中,發展下去,虛擬貨幣(國內稱為數字貨幣交易所)未來可能反過來收購或入股這些傳統的證券交易所。屆時,傳統的證券交易所有可能要靠政府的態度及政策取向才能與這些虛擬貨幣交易所競爭。這令我想起螞蟻金服(支付寶、阿里雲等)與騰訊金融(微信支付、騰訊雲等)對傳統國有銀行的壓力。

在區塊鏈時代,半官方的壟斷性機構也需要自強不息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