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承:加密熱潮是否過熱?

分享

工商專業新經濟
一班在大灣區有多年經驗的工商專業人士,在新經濟年代及逆全球化風潮下,如何轉型及拓展市場?
===========================================
【標題】加密熱潮是否過熱?

在去年20月29日外灘金融峰會上,中國央行推行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作為法定加密貨幣,DCEP被定義為基於區塊鏈技術推出的全新加密電子貨幣體系。無需賬戶以及綁定銀行卡,便能實現價值轉移。這對於傳統銀行業務而言,是一次極大的金融創新。

投資者紛紛討論,這是否是對於法定貨幣的一次宣戰?中國央行給出的回應是,為了打破二戰以來美國形成的貨幣體系,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美國多年霸占全球支付清算體系,其中美國主導的全球支付系統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連通著全球200多個國家,每日資金轉移次數高達1,500多萬次。

簡而言之,如若想把生意做到國際化,國際業務清算時,必須用到SWIFT進行。這不得不懷疑該系統是否完全獨立,美國是否從中私獲利益,不得而知。所以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使得國際間清算提供了一種更加公平的可能性,這也是加密貨幣不斷發展的動力之一。

然而加密貨幣的發展是否過熱?不得不讓人思考,對於主權貨幣而言,是否是一次致命的衝擊?對於傳統的貨幣體系、銀行體係以及資本市場運作規則,是否迎來一次徹底的更新換代?筆者認為,在短時間內不會取代。

早在libra發行之際,加密貨幣就一直被傳即將取代主權貨幣,部分投資者認為,Libra即將成為超主權貨幣,直接影響財政政策以及貨幣政策的施行。再加上其跨境支付業務的擴張,對於傳統銀行業是一次極大的衝擊。市場上很多公司公司提議,採取「Libra上市」進行融資,以其投資門檻低、無需過多合規限制的特點,企業之間便於形成資本連接。這番實踐是否過熱,這是否是一次惡意破壞金融秩序的蓄謀?

加密貨幣不斷擴張其運用場景,市場上不得不提出如何進行有力監管?筆者認為,對於加密貨幣的監管難度於傳統金融的監管,更具有難度,以及封閉的區塊鏈環境以及高要求的互聯網技術,如若想做到全面監管,這對於風險管理是一次極大的考驗。

同時,由於監管條件不足,這也將成為阻礙加密貨幣超越主權貨幣的一個重大因素。所以未來金融行業,在不斷發展數字化貨幣的同時,其監管手段以及技術也需要同步提升。市場發展的基石便是穩定的環境,從而才能避免發展過熱,高質量的監管便是過熱市場的一個恒溫計。

【撰文: 王德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