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承:暢想人民幣數字貨幣

分享

工商專業新經濟

【標題】暢想人民幣數字貨幣

近年來,科技的發展給很多業務模式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支付系統的現代化和數字貨幣,也是投資者非常關注的一個領域。過去由於通信設施和計算能力的限制,所以獲取的資訊有限,處理的內容也不能太多。如今通信、資訊獲取以及資料處理的能力大幅提升後,可以調整工作量的分布,使交易的時刻做更多事情,有望使支付更加便利化,尤其是跨境支付。
在12月13日舉辦的「2020上海金融論壇」上,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就「IT發展促進智慧體系現代化和跨境支付的便利化」發表了主題演講。其指出,如果利用交易瞬間所具有的資訊獲取和處理能力,可以在支付系統現代化和跨境支付便利化方面做很多工作,而且可以向前承接,既與現有體制有比較好的銜接性,向後也有相當好的適應性,體現了以帳戶為基礎,雙層銀行體系服務的長處和好處。

在技術層面來看,數字人民幣具有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征信效率、強化支付便利的功效。基於此,人民銀行能夠進一步推動金融科技有序發展、加速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相關人士認為,一方面,這將優化金融市場資訊匹配、風險定價的能力,從而紓解中小微企業、低收入群體等弱勢主體的融資瓶頸。另一方面,基於數字人民幣支付結算的金融服務具有更廣泛的可得性,助力欠發達地區、「長尾人群」更便利地接入國內資金融通的「內迴圈」。

從法律角度考察,主權貨幣雖然是伴隨國家現象的一個歷史現象,但相對於法定貨幣而言,網路貨幣更有條件回歸交易契約的本質。例如比特幣是交易雙方認可、然後契約化的一個支付貨幣,可能它更符合市場的屬性,也就更利於市場資源的配置效率和運行效率。

如今面對歷史潮流,如果選擇全方位對接由美國市場主導的數字貨幣體系,例如Libra2.0、數字美元1.0等,則將進一步強化對美元流動性的依賴。反之,如果數字人民幣能夠搶抓這一歷史機遇,與全球價值鏈相結合,則會在新賽道上推動人民幣網際化進程和「網路效應」,這將在數字貨幣時代提前構建金融「護城」,減弱美元流動性的大起大落對中國貨幣政策的外溢衝擊。

分享